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大泷六线鱼实现全人工繁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8    来源:中国渔业报    浏览次数:660    评论:0
导读

近日,由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研究员郭文主持的“大泷六线鱼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组经过10余年攻关,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人工繁育重大技术难关,建立了完善的人工繁育技术体系。一直靠野生捕捞售卖的大泷六线鱼,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能让老百姓更多地品尝到美味,而且有助于修复海洋生态资源。

p33_b
   黄鱼,学名:大泷六线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北方石斑”的美誉,现在只有少数的海鲜市场能够发现它的踪迹。
 
  大泷六线鱼是黄海、渤海中经济型鱼类之一,外形美观,肉质鲜嫩。其鲜鱼红烧、清蒸、氽汤味道均佳,尤其是质地肥美丰满的六线鱼氽汤,其汤汁如同奶油状,汤鲜、肉嫩,风味绝佳。
 
  大泷六线鱼的肉质淡泊细嫩,是典型的白肉鱼,正直盛产期的六线鱼体内油脂丰富,肉质也会变得非常细腻甘甜软滑可口,但在其他非盛产季节的六线鱼,其味道会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因此六线鱼被认为是季节感非常明显的鱼类。
 
  这样一种美味的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多栖息于沿海底层岩礁地带及海生植物生长茂盛的周边,不喜游动,“潜伏”时身体多呈弓状,蓄势待发。当有食物降、漂至近前便会似箭般迅速“射出”摄食,而后又迅速返回原隐蔽处。因其体色与周边环境相似,故不易被发现。但近30年却日渐稀少,出海钓鱼的人偶尔收获一条,均视为惊喜。如何才能吃上更多美味的大泷六线鱼?
 
  近日,由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研究员郭文主持的“大泷六线鱼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组经过10余年攻关,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人工繁育重大技术难关,建立了完善的人工繁育技术体系。一直靠野生捕捞售卖的大泷六线鱼,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能让老百姓更多地品尝到美味,而且有助于修复海洋生态资源。
 
  粘性卵鱼类人工繁殖难度大
 
  以往只要能尝到大泷六线鱼,那不用问,鱼苗保准都是野生的。因为大泷六线鱼雌鱼怀卵量少,鱼卵具有高粘性,极易粘结成团块状,人工授精与孵化异常困难,其人工繁育是学术界公认的世纪难题。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几十个科研团队致力于这一重大世纪难题的攻关,但一直未能突破人工授精和孵化技术瓶颈,人工繁育未获得成功。
 
  近年,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大泷六线鱼自然资源几近衰竭,发展养殖引起业界广泛重视。大泷六线鱼是典型的恋礁性鱼类,有“北方石斑”之称,是北方特有的名贵海水经济鱼类之一,也是网箱养殖、渔业增殖和休闲渔业的理想品种,市场前景广阔。该鱼耐低温,生存温度为2℃~26℃,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也见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诸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等地。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之前,用于网箱养殖的大泷六线鱼苗种均来自野生苗种,产量不稳定并呈逐年减少趋势,难以满足大规模、高产量的养殖需求;另一方面,从自然界采捕野生苗种,本身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与渔业资源修复、生态保护等理念相悖。
 
  攻克难题建立技术体系
 
  如何解决鱼卵高粘性在人工繁育中的困难?针对鱼卵高粘性特点,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创发明了大泷六线鱼单层平面授精技术,突破粘性卵鱼类人工授精技术瓶颈。粘性卵鱼类人工授精的传统技术主要集中在鱼卵如何脱粘,多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降低或脱去鱼卵粘性,但脱粘过程的各种处理对鱼卵本身造成较大的损伤,易导致受精率低、孵化率低、仔鱼畸形率高、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等现象。大泷六线鱼鱼卵具有高粘性,极易粘结成块,从而导致精、卵结合几率小,受精率低,这种高粘性鱼卵的特性制约了人工繁育技术发展,故而成为人工繁育难以突破的重大技术瓶颈。单层平面授精技术采用人工方法将鱼卵整形成为紧密排列的平面卵片后再行授精,避免了鱼卵粘结成团块状,使鱼卵与精子充分接触,显著提高了受精率,受精率达98%。该技术无需对粘性鱼卵进行脱粘处理,对鱼卵无损伤,彻底解决了粘性鱼卵受精率低的问题,突破了粘性卵鱼类人工授精技术瓶颈,为粘性卵鱼类人工繁育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
 
  此外,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创发明大泷六线鱼仿自然孵化技术,突破了人工孵化技术难关。系统开展了胚胎发育特征和胚胎孵化相关技术研究,掌握了人工孵化关键技术因子。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模拟自然界受精卵的孵化条件,使受精卵孵化环境接近自然环境,彻底解决了受精卵孵化率低的难题,受精卵孵化率达92%。
 
  实现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
 
  项目组通过系统开展大泷六线鱼亲鱼生态习性、生理特性、繁殖行为、亲鱼优选培育和光温调控技术、激素诱导、性腺和配子发育、保存规律等研究,探明了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和调控机理,突破了亲鱼生殖调控关键技术。项目组系统研究了苗种生长发育特征和早期各阶段的摄食节律及生态适应性等,攻克了苗种培育关键技术,掌握了苗种培育各阶段最适环境因子,解决了苗种饵料系列、饵料转化及投喂策略、病害防治等技术关键点,形成了苗种培育技术规范,苗种培育成活率达40%以上。另外,项目组采用人工繁育苗种开展大泷六线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成熟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并据此开展了全人工亲鱼培育技术研究,人工苗种经海上网箱养殖后成功培育全人工亲鱼,国际上首次取得全人工繁育的成功,使人工繁育稳定可控,为增养殖业发展奠定基础。
 
  大泷六线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该技术成功辐射推广到山东、天津、河北、辽宁等地,累计带动苗种生产3600余万尾,其中养殖2100余万尾,增殖放流1000余万尾,直接带动养殖户800户~1000户、农业人口1万人~2万人,效益显著;带动了饲料、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人,并推动了海洋牧场和渔业资源修复事业的发展。此外,大泷六线鱼是公认的渔业资源修复的理想品种,目前山东省已设置省市级大泷六线鱼增殖站10余处,年放流规模300余万尾,将有力推动渔业资源修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生物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01/28/1612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