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共有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获奖。其中,既包含国之重器一类新成果,也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技术。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与人们的健康与营养息息相关。在食品领域,21个相关科研项目也在获奖之列。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黄瓜基因和杂交稻遗传两大科研项目获奖
在自然科学奖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三文等共同完成的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以及由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等共同完成的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两个项目,获得了二等奖。
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从显微镜视角,展现了一条黄瓜鲜为人知的内在基因遗传变异规律,打开了探究瓜类作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的大门。研究成果不仅给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基础生物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知识框架和工具平台,还推动了我国蔬菜基础生物学和植物代谢调控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项目围绕杂交稻育性调控机理的科学问题,阐明了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的孢子体型(野败型为代表)和配子体型(包台型为代表)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阐明了水稻籼粳杂交不育与亲和性的分子遗传机理,提出了“双基因三因子互作”和“双基因分步分化”的分子遗传模型,发现了具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是我国杂交水稻分子遗传基础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上述两个项目从基因、遗传等角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性状进行控制,对农产品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正处于消费升级的状态中,消费者更愿意以高价购买优质服务。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各类果蔬稻谷分选、清洗、包装设备层出不穷。以分选为例,光学分选设备能够在不损害食品本身的情况下,对内在的酸甜程度、是否腐败进行拣选剔除。但这些只能为食品锦上添花,食品自身优良品质才是优质品质的基本保障,这就需要种植前期投入研究对品种进行选育。
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 获奖项目聚焦新品种培育、食品添加剂创新等方面
在技术发明奖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李立会等共同完成的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由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等共同完成的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由华中农业大学赵书红等共同完成的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由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等共同完成的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由南京工业大学黄和等共同完成的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由江南大学陈卫等共同完成的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等共同完成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等7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攻克了利用冰草属P基因组改良小麦的国际难题,实现了从技术研发、材料创新到新品种培育的全面突破,为引领育种发展新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我国小麦绿色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创新了扇贝高产抗逆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创建了新型低成本、高通量全基因组标记筛查分型技术,自主研发了针对全基因组遗传效应评估的算法模型,准确率较国际算法提高20%以上,价格只有国际市场的1/10。
猪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育种应用,突破了猪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工具数量不足、效率不高的局限,构建了首个猪整合组学数据库,涵盖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表型组等多组学信息。同时,还开发了GWAS新算法等10个方法和工具,并结合机器学习开发出基于“多组学联动评分”的整合组学基因挖掘技术体系,发掘出一批新分子育种标记。
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先后收集保存了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5109份,其中400多个新品种都是南京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陈发棣带领团队率先创建了菊花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5—10℃的低温环境能将种质一次继代保存时间拉长至12个月,很好地解决了圃地保存种质易混杂、丢失和感病等难题。
以上4项获奖技术均为新品种培育,而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则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创新。
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产出的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又被称作“脑黄金”,近年来被广泛运用进婴幼儿的食品及保健食品中。该项目通过培育裂殖壶菌,发明多位点、动态反馈调控的发酵控制技术等,实现了藻油DHA的工业化生产。
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是对菌群的选育。针对当前益生菌在食品行业的大量应用,但多数益生菌需要低温存储,一旦温度异常容易大量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菌群能够对不良温度有较强抵抗力,并以这种耐胁迫力为靶向选育相应益生菌品种,推动益生菌群体对温度抵抗能力的提升。
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水处理环节当中,该项目的研究改变了以往我国均相离子膜制备困难、产业化不足的难题,建成的6 条均相离子膜生产线实现了绿色、低成本生产。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大豆优异种质挖掘、海洋食品深加工等12个项目获奖
在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中,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创新与利用,黄瓜优质多抗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的选育与应用,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羊肉梯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12个项目,被评为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此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据了解,本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有5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颁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