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儿进,要根据市场,让市场说了算,让企业说了算,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我们也是向美国市场开放的。”
2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给出前述表态。
他表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包括农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进口大豆的大门是打开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补充说,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以中国肯定会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消费者需要,适度、合理发展自己的大豆。其次,中国虽然是要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但是大豆市场的供给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第三,中国肯定会在国际上开展大豆贸易,进口要多元化,中美肯定是大豆贸易的重要伙伴。
19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1个、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一号文件”)发布。一号文件提到,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
吴宏耀称,大豆振兴计划是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加大的着力点包括,第一,要稳定恢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第二,在科研上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高产性和优质性;第三,结合加工业发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业、新的合作组织,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
他说,大豆振兴计划主要是从技术上、结构上、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中国原本是大豆的原产地国家、曾经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然而随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国内需求旺盛,国民对动物源蛋白需求增加,刺激了我国养殖行业快速增长,促使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飙升,中国完成了由大豆出口国向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角色的转变,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中国已经稳坐世界大豆进口国的头把交椅。
吴宏耀称,中国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大概在1.1亿吨左右,而我国大豆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90%的大豆需要进口。
此前,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下降7.9%,这也是7年来首次下降。
业内分析称,大豆进口下降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对大豆宏观需求的降低,以及中国应对近年来进口增长所采取的努力。
尽管2018年大豆进口量7年来首次下滑,但8803.1万吨的大豆进口量占进口粮食总量的比例仍然超过80%,丝毫不影响已形成多年的大豆占主导型粮食进口格局。
目前,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三大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其进口量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5%左右。自从2013年巴西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以后,巴西逐年持续增长的大豆产量及价格优势,不断挤占美国大豆在中国的市场。
据统计,2018年,巴西向中国出口了661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30%,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5.1%。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仅为1664万吨,同比下降49%,仅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18.9%。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在贸易摩擦之前,美国约有62%的大豆销往中国,中美大豆贸易相互依存度均较高。
概括来说,2018年,中国从巴西及美国进口大豆合计占进口大豆总量的比例达到了94%,从俄罗斯、印度、阿根廷、乌拉圭等各国进口的大豆总量约为同期大豆进口总量的6%。
大豆振兴计划,可视为中国寻求大豆多元化供给努力的一环。这是符合当前中央提出的“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
此前,国家有关部门下发《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意见函,我国将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传统大豆种植区实施新的大豆振兴计划。力争到2020年,大豆自给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大豆自给水平再提高1个百分点。
其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大豆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二是通过种植结构(比如减少玉米、增加大豆)调整来增加大豆面积;三是优化补贴政策,调动种植大豆积极性。
尽管中国积极推进大豆产业的发展,提升国产大豆供应,但由于国内土地有限,且需要优先保证主粮供应的稳定性,国产大豆增幅有限,更需要多元化进口大豆保证国内大豆供应。
业界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全球大豆贸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