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北粳南移”困境被破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574    评论:0
导读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尝试解决水稻“北粳南移”问题。研究成果对开展粳稻向低纬度地区植种的精准设计育种有着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

  本报讯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尝试解决水稻“北粳南移”问题。研究成果对开展粳稻向低纬度地区植种的精准设计育种有着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
 
  感光性是水稻在特定地域环境生长发育的适应特征。长期以来,我国水稻驯化适应形成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籼北粳”的种植格局。相对而言,南方的籼稻产量较高,北方的粳稻食用品质更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北粳南移”成为水稻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但是,适应于北方种植的粳稻因为感光性的原因,在南方种植时往往因提前开花导致产量急剧下降。解决粳稻提前开花问题对“北粳南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选取了123个从1936年到2009年育成的中国主栽大面积推广品种,以分析Hd1单倍型与产量相关性状的人工选择。在这些品种中,粳稻主要有2种单倍型(H8和H13),而籼稻则有3种主要单倍型(H14、H15和H16)。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表明,Hd1基因在中国主栽的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中存在不同优势等位基因差异。早期的籼稻品种以H15为主要单倍型,近年育成的品种则以H16和H14为主要单倍型;而粳稻Hd1的单倍型始终以H8为主要单倍型。进一步分析表明,籼型Hd1优势等位基因型H16是现代大穗型水稻育种的优势单倍型,其在二次枝梗数上有着明显的人工选择趋向。通过分子设计将籼稻H16单倍型导入粳稻品种春江06,在适当延长粳稻抽穗期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粳稻春江06在海南种植的单穗产量(约增加19.7%),又保证了其粳稻原有的蒸煮食味品质特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3177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06/25/1525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