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王仕琴小组在华北补给源区土壤水分运动和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水文学》杂志。
研究人员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对比分析平水年份和丰水年(极端降水)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同位素分布后发现:平水年连续降水后,降水仅影响自然植被和农田包气带(连接大气层和地下水的中间圈层)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对降水响应不显著,平水年无大暴雨时降水主要以“活塞流”的方式补给地下水;丰水年极端降水后,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从“活塞流”转变为“活塞流”和“优先流”方式,农田耕作、土石“二元结构”等条件促进了“优先流”的发生,丰水年极端降水后降水以“优先流”形式补给地下水比例达到42%。
由水文条件变化引起的“优先流”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地下水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也增加了土壤表层累积污染物通过优先流进入地下水的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19.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