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科技搭台企业唱戏 辽宁小香菇撬开大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5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964    评论:0
导读

小小的食用菌,打开了“北台子村们”的致富之门。这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辽宁省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辽宁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们也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搞推广、做服务,将扎实的科研成果转化写在农村的土地上。

  一根根菌棒整齐划一地摆放在架子上,朵朵香菇正在茁壮成长。看了眼前的景象,辽宁省朝阳市北台子村居民孙学富兴奋地说:“从省级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香菇生产基地,还不过短短4年时间。”

  小小的食用菌,打开了“北台子村们”的致富之门。这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辽宁省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辽宁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们也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搞推广、做服务,将扎实的科研成果转化写在农村的土地上。

  南菇北移 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南菇北耳”的产业格局,即南方产香菇、草菇,北方产黑木耳。而辽宁的气候、地理环境,恰恰是适合香菇生长,因此辽宁也迅速成为南菇北移的首选之地。

  “从技术上看,夏季、伏季能否正常出菇,出菇的多少、质量的优劣,都决定了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辽宁省农科院负责人表示。

  种植香菇,菌种退化是个大问题。由于自发突变等原因,香菇会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影响经济收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及科技主管部门充分展开科技合作,扫除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解决这个问题,育种很关键。为了寻找优良品种,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良种繁育与推广研究室主任刘俊杰与抚顺农科院科研人员一道,在长白山中寻找野生香菇菌株,采用单孢杂交技术使之与远源亲本配制新组合,选育出适合本地栽培方式的香菇优良品种辽抚4号,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而在朝阳联合镇,由辽宁省微生物研究院培育“辽香6号”优良品种进行栽培。截至2018年末,全镇已累计建设香菇大棚350多栋,种植香菇150多万棒,年产香菇750多吨,产值700多万元。

  香菇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联合镇与河北平泉市仅150公里之隔,当地香菇市场资源丰富,产品稳定销往日韩等多个国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资源,解决了联合镇香菇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辽宁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单葆成说。

  得益于科研人员、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如今,辽宁是全国反季香菇的生产大省,香菇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仅2017年一年,辽宁省食用菌总产量107.71万吨,产值100.2亿元,带动26万农户致富。

  科技进地头 农民多受益

  今年已经是刘俊杰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第33个年头。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虽然已经头衔满满,但刘俊杰最喜爱的工作场所依然是田间地头的农村生产一线。

  清原县隶属于辽宁省抚顺市,以往在伏季不出菇、菌棒烧热、病害等问题普遍发生,特别是想出优质香菇更成为难题。刘俊杰带领团队顶严寒、冒酷暑从冬季菌包生产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深入菌棚、不断研究,着手试验设施的改进、品种的优化、环境因子的协调,闷棚时间与温度的处理、第一潮菇结束转色与注水方面的技术管控方法。

  经过反复的试验,刘俊杰及团队创造了伏季采用棚顶设置水帘、设置上下二层遮阳网;棚内设立微喷设备等措施,提升通风、降温条件,有效控制和降低伏季棚内高温。综合菌种筛选、菌棒制作及养菌、出菇等环节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等管理技术,形成了一整套伏季优质香菇栽培技术。实现菌棒安全越夏,伏季高温条件下亩效益增效30%,亩纯收益达到3—4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花喜人。像刘俊杰这样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专家还有许多。根据2019年辽宁省科技工作会议有关科技特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省科技厅依托省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大力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创新示范工程”和“兴辽人才”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创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辽宁省农科院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和实际需求,组建了31个科技特派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在联合镇,科技特派团累计示范推广香菇优良菌种4个,国家发明专利1项,香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6项,香菇栽培模式3个。通过努力推广,当地食用菌栽培由1个乡镇扩大到周边6个乡镇。食用菌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综合效益增加30%,栽培面积扩大4倍。吸引域外食用菌产业投资近亿元,累计实现农业产值4000万元,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

  在阜新市彰武县四和城镇大伙房村,由辽宁省农科院特色种植食用菌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重点围绕菌棒生产阶段的关键技术开展工作。今年共生产菌棒120万棒,取得了生产上的开门红。

  延伸产业链条 完善推广模式

  快速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也吸引了社会资本的目光。以联合镇为例,2018年,受香菇产业发展态势的吸引,朝阳农发科技有限公司在联合镇大三家村流转土地500多亩,计划总投资1亿元发展香菇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的香菇出菇棚77个,养菌棚20个,附属设施建设1500平方米。2019年4月即可实现香菇种植生产。

  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引导农民将农业生产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实现附加值提升和“三产”有机融合。同时,将农户、产业种养殖大户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我们特别重视对农民技术的培训,掌握了技术与知识,农民就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辽宁省农科院负责人说。

  据了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还建立了以专家为核心,以推广效能为评价目标的科技推广激励机制,并完善了科技推广管理制度。对于处在第一线从事推广服务工作的科研人员,给予项目申报、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下一步,农科院还将继续完善政府+科研+企业+农户的推广模式,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产业技术联盟,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08/05/1505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