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歉收季”莫桑比克200万人粮食短缺 中非水稻合作“授人以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943    评论:0
导读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埃尔韦·弗霍塞尔(Herve Verhoosel)近日表示,目前,莫桑比克有超过160万人正在遭受严重的粮食不安全,而最糟糕的情况还远未到来。“如果无法及时获得人道主义援助,即将到来的歉收季将在莫桑比克变得非常困难,预计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数将逼近200万人。”弗霍塞尔指出。歉收季预计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

  饥饿。近200万人的饥饿。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埃尔韦·弗霍塞尔(Herve Verhoosel)近日表示,目前,莫桑比克有超过160万人正在遭受严重的粮食不安全,而最糟糕的情况还远未到来。“如果无法及时获得人道主义援助,即将到来的歉收季将在莫桑比克变得非常困难,预计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数将逼近200万人。”弗霍塞尔指出。歉收季预计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
 
  今年3月和4月,莫桑比克先后遭遇两次飓风袭击,大量即将收获的农作物以及有限的农场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莫桑比克农业部农业林业司司长佩德罗·迪祖库拉7月18日在北京向媒体表示,飓风在莫桑比克导致500人丧生、90万公顷农田被破坏,还对农产品运输构成了严重影响。
 
  应莫桑比克政府请求,中国政府3月派物资人员驰援莫桑比克。此外,今年以来,中国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也多次向莫桑比克提供粮食援助。
 
  莫桑比克加扎省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晒谷场。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是中莫两国合作重点项目之一。 新华社
 
  但在迪祖库拉看来,莫桑比克应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增加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争取尽快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降低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他表示,希望中国企业可以把技术和资金带到莫桑比克,不仅帮助该国实现粮食安全,也能够让自己获得长期的商业回报。
 
  多年来,中国一直把农业作为对非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6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七方在湖南长沙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简称《倡议》)。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南南基金项目处处长张宁7月18日在北京对媒体用“里程碑”来形容《倡议》的意义,认为 “这是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创新路径,有利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当晚,中方有关单位还同莫桑比克农科院、盖茨基金会共同启动了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三方合作项目。
 
  “中非水稻合作抓住了非洲农业发展的关键,契合非洲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景。”张宁表示,在该项目上,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将发挥研发功能和技术推广功能,同时借助盖茨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在当地的合作网络,促进中国水稻育种、种植、管理和加工等技术更好的推广,为当地伙伴特别是农民们带来直接效益。
 
  大米消费72%依赖进口
 
  莫桑比克曾经被葡萄牙殖民长达500年,1975年独立。此后,又经历了长达16年的内战,1992年才实现和平。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莫桑比克经济长期困难,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面临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
 
  “在莫桑比克,有40%的5岁以下儿童还在忍受食品短缺。”莫桑比克农业部农业林业司司长佩德罗·迪祖库拉说,“我们虽然有一些主食的种植,但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大米。”
 
  近年来,莫桑比克的大米消费平均每年增长8.6%,高于玉米(5.5%)、小麦(7.4%)、高粱(4.7%)等传统粮食作物的消费增长。莫桑比克全国大米平均需求量约为75万吨,但其大米产量仅可满足该国总需求的28%,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过去十年,尽管大米生产已经增加了2.83倍,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本国的需求。”迪祖库拉说。
 
  实际上,莫桑比克在水稻种植方面有很大潜力。“我们是可以大力发展水稻产业的国家。我们有90万公顷土地适合种植水稻,已开发的土地只有31万公顷。”迪祖库拉说。在这31万公顷土地中,约有97%的土地采用小农耕种方式,与水稻生产大国相比,生产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迪祖库拉看来,莫桑比克在水稻生产方面面临多重挑战:一是需要针对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进行选种,以增加水稻的适应性;二是需要改善投资环境,为该国引入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水稻产量;四是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他认为,莫桑比克在水稻种植方面的局限性可以通过中国私营部门的投资来解决。“比方说,我们缺乏农业机械,这个局限性正是中国企业可以大有作为之处。我们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也比较落后,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个好机会。”
 
  万宝农场稻谷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实际上,被莫桑比克政府期盼的中国投资早已进入该国农业领域。
 
  莫桑比克万宝农业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万宝农业园始建于2011年7月,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也是中莫两国产能合作的13个重点项目之一。
 
  万宝农业园位于莫桑比克加扎省,占地面积2万公顷,可开垦农田约1.5万公顷,目标是建设成为以大米种植为主、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为辅,集农田开发,粮食生产、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
 
  经过多年建设,如今,万宝农业园所在地由原来的荒草地、灌木丛变成了万亩良田。迪祖库拉称,“原本,我们的水稻单产只有每公顷2-3吨,现在,通过万宝的帮助已经提高到每公顷7吨。万宝还提供了大量农资、农机和技术指导,并建成了水稻加工厂和仓储设施,还将扩大规模。”
 
  2017年9月4日,中铁二十局与中非基金签订合作协议,开始带资管理万宝农业园,这是中国铁建在莫桑比克首个农业合作项目,也是中铁二十局第一次涉足农业产业。2018年,该项目迎来大丰收,平均亩产从原来的不到400斤,增加到1000斤,共收获稻谷1.35万吨,成为项目实施以来种植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最高的一年。
 
  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公司董事长、该项目负责人郭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18-2019种植季(从7月开始),我们将种植面积从上一季的3.2万亩扩大到3.6万亩,收获水稻1.7万吨,其中合作种植户已达500户,合作种植规模近9973亩,再创历史新高。”
 
  除了水稻种植,万宝农业园还在探索深入打造项目生态农业。为此,中铁二十局开展了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试验,包括打瓜、油菜、小麦以及桑蚕养殖等。郭炜透露,“目前,我们的桑蚕种植园和蔬菜种植园已初具规模,今年将开始进行桑蚕桑丝的试验。”
 
  为了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中铁二十局还在开拓农副产品的开发。“我们利用自己生产的大米酿造米酒,建立小型酿酒厂;利用米糠进行糠油加工。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小型猪场、鸡场、鱼塘,家禽鱼类产品也在逐步形成规模。”
 
  中非发展基金总裁石纪杨4月在接待莫桑比克代表团时表示,中非基金投资万宝农业园的初衷是为了加深两国传统友谊,缓解莫缺粮问题,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经过近10年的开垦及努力,万宝农业园已逐步走上正轨。他还表示,期待共同将万宝农业园项目打造成为中莫双方或三方农业合作的典范及平台,为中莫合力扶贫、减贫做出贡献。
 
  “基于已有的成果,莫桑比克政府决定再向万宝提供5万公顷土地,因为莫桑比克还有很多未被开垦的土地。”迪祖库拉说,“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企业在莫桑比克农业领域进行投资,实现双赢的合作。”
 
  在今年3月莫桑比克北部遭受飓风“伊代”侵袭之时,中铁二十局同中非基金、中葡基金联手为灾区捐赠110吨大米,并完成了为世界粮食计划署、莫桑比克中国商会等多家单位保质保量生产将近3200多吨救灾大米的任务。
 
  潜力巨大:仅17%可耕地被开发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南非,是东南部非洲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和区域性交通走廊,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非洲的自然延伸。
 
  莫桑比克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占莫出口比重的15%。目前,该国农业从业人员达570万人,相当于莫壮年劳力的72%。
 
  “我们有3600万公顷可耕地,但只开发了其中的620万公顷,大概只有17%。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和亚热带上,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迪祖库拉说,“在农业方面,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也是商机,我们希望从国外获得资金和技术,让本国实现粮食自产自足。”
 
  中国和莫桑比克的农业合作源远流长。中国在非洲确立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就花落莫桑比克。中国援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由湖北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示范中心于2009年7月正式开工进入建设阶段,总面积52公顷。2011年7月正式移交莫桑比克。2012年4月,示范中心进入技术合作期,2015年4月,技术合作期结束。2016年2月,示范中心进入商业运营期,莫方的管理部门为农业与粮食安全部。
 
  2018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布了《中国对外农业援助的创新与实践》报告。报告显示,莫桑比克对示范中心今后发挥更大作用抱有信心和希望。莫桑比克科技部原司长Vasco表示:“与其他国家的项目多是私营部门的投资开发,而示范中心是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合作模式更好,更长期有效的。示范中心的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毫无保留地传授中国技术,并且能够为科研院所提供实践场所。莫桑比克希望示范中心可以带来更多的品种并进行市场化的自主经营。”
 
关键词: 粮食,水稻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08/18/1176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