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突破了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目前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研究员介绍,哈兽研在前期基因缺失疫苗自主研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一株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细胞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完成了兽药GMP条件下的中间产品制备和检验。近期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介绍,非洲猪瘟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动物病毒之一,基因组庞大,且蛋白结构异常复杂,功能尚不清楚,自1907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全球至今没有有效的疫苗。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工作启动以来,哈兽研团队相继攻克了病毒分离、毒株构建、安全性评价等技术难题,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是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农科院还发布了猪场复养的相关技术要点。猪场复养是指猪场发生疫情后,通过清洗消毒等方法清除场内已存在的病毒,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阻止病毒再次入场,重新引进生猪开始生产的过程。
据介绍,哈兽研联合大北农集团,基于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以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共同研究建立全流程复养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形成了“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导猪场开展复养工作。
哈兽研团队仇华吉研究员介绍,该技术已在黑龙江大北农所有猪场推广,在大北农辽宁北镇二场成功复产,该猪场6月底以来已转入基础母猪6504头、分娩3205窝、家庭农场投苗32户,极大提高了企业信心,10月中旬将实现满负荷运转。相关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可为其他养猪企业复养及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