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0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消费者厅19日宣布,对于大部分用基因编辑技术实施品种改良的农水产品,不会规定生产者及销售者等有义务标注其为基因编辑食品。
据报道,基因编辑食品通过切断特定基因制造而成,但存在从外部插入基因和不插入的情况,据悉目前推进开发的食品,大部分属于不插入的类型。厚生劳动省当天发出通知称,对于同类食品的销售,将采用不经安全性审查的申报制。通过此次消费者厅的公告大致敲定了流通规则。
报道称,此类食品预计最快将于年内上市,而如果没有标注,就无法得知是否是基因编辑食品,对安全性有疑问的消费者必将表达不满。鉴于消费者团体等发出要求标注的呼声,消费者厅对没有标注义务的食品,也打算劝说生产者及销售者等主动在包装及网上进行标注。
消费者厅就不规定义务的理由介绍称:“因为(对于没有插入外部基因的食品)无法从科学上辨别基因改变源于基因编辑还是以往的育种技术,即使有违反标注义务的商品,也无法看穿。”此外表示,从制造到流通的生产流通履历机制也不充分,无法实施追踪。另一方面,插入外部基因、需要通过安全性审查的食品有标注义务。
消费者厅食品标注企划课长五十岚麻衣子表示:“将就实际流通状态及海外各国的标注收集信息,若有必要也将讨论修改标注方式。”
据悉,基因编辑与转基因技术相比改变精度高,因此不易引起意料之外的变化及异常。日本国内正在对体型较大的真鲷、含有更多降压成分的番茄等推进开发,力争实现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