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 经历了两个月赴港上市的一波三折,随着9月30日,百威英博旗下百威亚太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也最终画下句号。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截至发稿前,百威亚太首日开盘价为27.4港元,涨幅6.48%,最高价达28.90港元,总市值超3800亿港元。针对该情况,记者电话联系百威亚太区高级公关总监郭琬苹,但截至发稿前未接通。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上市之路有惊无险,但欲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来弥补其母公司亏空,仍是杯水车薪。
据悉,9月27日,百威亚太公布招股结果,每股定价27港元,为招股价范围下限(介于27港至30港元),净集资381.54亿港元。公开发售录超购2.64倍,国际发售获轻微超购。每手100股,中签率为100%。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轻微超额认购,超购约3.64倍,最终数目为7258.6万股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最终可供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约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预计募资392亿港元(约50亿美元),较两个月前的募资规模缩减了近一半。
然而,尽管百威亚太看好亚太地区市场发展,但作为主阵地中国来说,如今国内进口啤酒市场情况却不容乐观。纵观今年1-6月进口啤酒情况,9月25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2019年1-7月酒类进口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进口酒类市场继续弱势运行,量额跌幅略收窄。进口总量9.8亿升,同比下降41.2%;进口总额29.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1-6月啤酒量额降幅略扩大,进口量为44.88万千升,同比下滑8.09%,进口额4.93亿美元,同比下滑6.75%。
在百威亚太上市首日有分析认为,如今,国内进口啤酒市场逐渐呈现量额双降的情况,因此对于百威亚太而言也并不是利好消息。面对较高的债务负担,留给百威亚太的负担可谓压力重重。虽然,此次百威亚太上市后,将为母公司带来一定的资金流,但是在过高的债务面前,百威亚太在资本市场的收获若想“力挽狂澜”,仍需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