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早间,百威亚太发布上市以来首份财报,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下滑3.5%、23.5%,受到市场关注。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10月25日开盘后,百威亚太股价持续走低,盘中跌幅一度逾5%,截至午间收盘,报29.90港元/股,下跌1.97%。
三季度业绩变脸
据百威亚太披露的三季报数据,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收入53.44亿美元,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8.53亿美元,同比下滑5.1%;实现总销量77.75亿公升,同比下滑2.5%。
其中,今年第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收入18.22亿美元,同比下滑3.5%;实现净利润2.51亿美元,同比下滑23.5%;实现总销量27.53亿公升,同比下滑6.5%。
百威亚太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来源:百威亚太公告
据了解,百威亚太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公司,其业绩此前一直保持增长,此次为何突然变脸?
对此,百威亚太解释称,公司前三季度销量下滑,主要是韩国市场行业竞争环境严峻,以及2019年第三季度百威在中国夜生活渠道表现疲软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百威亚太曾调高产品价格,导致该公司与一名重要竞争对手出现较大价格差异,使得其品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2019年10月,百威亚太决定撤回涨价决定。
“凭借我们的领先地位、品牌优势及人才团队,我们相信,我们拥有有效手段及策略以恢复增长。”百威亚太表示。
中国市场销售不佳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百威亚太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4.7%,其中每百升啤酒的收入增长7.2%,但销量却下降2.3%。而在第三季度,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略降,原因则是每百升啤酒5.9%的收入增幅,被5.9%的销量下降所抵消。
百威亚太提到,由于持续高端化,中国市场每百升啤酒的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销量下降,是夏季活动及百威在中国夜生活渠道表现疲软,2019年第二季度提前发货所致。据了解,此前,百威一直保持夜生活场所领先品牌的地位。
“虽然我们注意到该渠道持续疲软的状况,但我们相信这不是一个中长期结构性的变动。”百威亚太如是说。
至于应对措施,百威亚太表示,公司已分配资源至其他场合,如用餐、家居,以及消费者热衷的领域,如音乐、体育,以平衡公司各渠道业绩。此外,百威亚太提到,公司亦持续在中国通过国际电子音乐节参与一系列活动树立百威品牌。
事实上,除中国市场外,今年前三季度,百威亚太在亚太地区东部区域(主要包括韩国、日本及新西兰)的销量下降7%,收入下降3.9%;其中第三季度销量下降17.4%,收入下降18.1%。
市值跌破4000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百威亚太是百威英博亚太区公司,而百威英博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旗下啤酒品牌众多,包括全球性品牌“百威”“科罗娜”、跨国品牌“福佳”等、地区性品牌“凯狮”“哈尔滨啤酒”等。
今年5月10日,百威亚太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请,并计划7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然而,7月14日,百威亚太突然宣布,基于多项因素考虑,公司决定不再推进全球发售及在港上市计划。
招商证券曾分析称,百威亚太之所以暂停香港IPO,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公司的发行价格对应估值处于国际较高水平,静态市盈率达到38.5倍-45倍;二是公司作为啤酒企业的高端和盈利标杆,其价格与利润已是较高水平,后续增长持续性有争议;三是公司与母公司债务联系存在不确定性;四是商誉较高,存在减值的风险。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时百威取消上市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公司过高的发行价格导致机构订单不足。据媒体报道,当时有投行建议百威下调每股发行价至38港元/股,但是百威管理团队不愿下调,最后取消了7月的上市安排。
“招股价太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百威亚太的IPO进程。此外,应该也有反垄断方面的因素在里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不过,9月12日,百威英博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百威亚太恢复将少数股权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申请,同日,百威亚太更新了公司在港交所上的招股书数据。据了解,百威亚太此次募资规模约392亿港元,较之前缩减约一半,但依然是今年全球第二大IPO。
9月30日,百威亚太正式在港股上市。上市后,百威亚太市值一路飙升,Wind数据显示,10月4日,百威亚太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10月9日,其市值再创新高,达4309亿港元,盘中股价最高涨至30.25港元/股。
然而,最近几个交易日,百威亚太股价表现不佳,曾连续多日下跌。10月25日,百威亚太股价更是一路走低,盘中跌幅一度逾5%,截至午间收盘,报29.90港元/股,市值为396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