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杨进辉,决心要赶上这一波周期的大潮——他指的是猪周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其中,受非洲猪瘟疫情及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1.3%,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约占CPI总涨幅的两成。
杨进辉目前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新花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5年底的时候,他从工程施工行业跨界到养猪业,彼时正处于上一轮猪周期上涨阶段。刚开始,该合作社经营了一个2500头的育肥猪场。不过,由于对养猪不熟悉,受到腹泻、链球菌等疾病的影响,养殖成绩一直不佳,再加上生产管理团队稳定性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杨进辉并没有享受到高猪价的红利。
今年,猪价再次站上历史高位,为抓住本轮猪周期猪价上涨的时机,该合作社新建了5000头的育肥猪场。
“现在有了很大的信心。”杨进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政府出台的积极防控和鼓励政策,是信心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具备科学的养猪能力,就有希望在这一轮猪周期中有新的发展。
当前,猪价已经涨至历史高位,不论是价格刺激,使得生猪养殖利润持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还是政府鼓励恢复养殖的针对性政策激励,非洲猪瘟疫情进入平稳期后,整个养猪业复养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显现。
疫情如山倒压制了信心
“从最开始不认识非洲猪瘟,觉得离我们比较遥远,即便是猪发生死亡后,也没有觉得太可怕,到第二天、第三天陆续死猪的时候,才觉得胆战心惊。直到第五天,整个养猪场能够站起来吃东西的猪,只剩三分之一,开始不知所措,报告给相应部门,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有所忌惮。”
这是之前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一家养殖300头猪的会员单位负责人给协会报告的情况。
该协会会长秦泽亮也直呼,这种情况从没见过。他说,非洲猪瘟传到广西以后,很多中小型规模的养猪场,特别是玉林市的陆川县、博白县那边,基本上都清场,不养猪了。现在,当地猪价都快要赶上牛价了。
杨进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4月份,在他的养猪场周边,有一些散户陆续暴发非洲猪瘟疫情,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后来,当地政府采取运输管制、设卡检查来进行疫情防控。
他说,目前,当地已经没有疫情发生了。一方面,跟疫病的影响让存栏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养猪户都开始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有关。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国共报告发生157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生猪119.2万头,已有28个省份的疫区解除封锁。
疫情如山倒,既是威胁也有潜在的机会。许多养猪业者跟杨进辉一样做了加码的决定。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趁此时机大举扩张产能的大型养殖集团。公开报告显示,1至7月,天邦股份累计出栏生猪167.8万头,同比增长55%;正邦科技累计出栏365.3万头,同比增长26%;傲农生物累计出栏生猪39.9万头,同比增幅达63%……
然而,一些中小养殖企业还举棋不定。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扬翔公司”)副总裁高远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家很多人还在观望,最主要的原因是,非洲猪瘟把整个行业都搞怕了,不敢复养。真正要复产,首先要有确定的养猪能力,这不是每一个猪场都有底气的;其次,缺资金;第三,缺种猪,没有猪,也就难谈搞什么复养。”
秦泽亮表示,大家复产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复产比例有限,养猪的数量一下子还远没有上来。比如,原来养300头肉猪的养猪场,现在搞复产,只抓了50头左右的小猪,远远达不到满产。现在大家还是比较害怕非洲猪瘟,只是做了一个试点示范,看下一步怎样去走。
从广西全境来看,高远飞称,疫情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市场存栏量的确是大幅下降。最直接的,从饲料销量就可以看出来。从目前来看,大家还陷在疫情给行业所带来的惨痛当中,心神未定,还不敢大动。
养猪业者每天都“睡不着”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上,总部位于江西的饲料企业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发言称,非洲猪瘟进入中国这400多天,整个养猪业都经历了痛苦的煎熬,特别是有猪的人。谈及过去这一年来的境况,他坦言:“非常痛苦,每天都睡不着。”
作为中国饲料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双胞胎集团在2018年饲料销量突破1000万吨。鲍洪星对比了去年和今年饲料的变化,2018年7月,每月还有90万吨的销量;到了今年7月,每月只有30万吨。
从2019年初开始,生猪存栏量出现锐减。根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生猪存栏量已经降至1.978亿头,2018年8月的生猪存栏量为3.224亿头,同比降幅达38.6%。
农业农村部10月14日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9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生猪存栏量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41.1%。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38.9%。
鲍洪星说,中小规模的养猪场目前很困惑。一不敢养,怕非洲猪瘟;二没钱养,“子弹”已经打完了;三不知道怎样养,孤立无援。“这些都是它们的困惑,如何把它们整合起来,为它们服务,正是行业内的机会。”他表示,对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机会还是挺大的”。
在大会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也提到,非洲猪瘟的发生过程非常快,超乎想象。原来估计用3~4年时间进入恢复期,然而,现在来看,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进入了恢复期。
其次,非洲猪瘟对行业的震荡,跟其他疾病一样,虽然造成的损失很大,但并没有真正摧毁一个行业。整个行业反而因为经历这个病之后,得以迅速提升。
他说,非洲猪瘟是一场灾难,同时也给幸存者带来红利。如何利用好这个红利,提升养猪行业的能力,让企业转型升级,应对未来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行业生态,打造全产业价值链,这是每一个养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在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过程中,疫苗的研发被市场寄予厚望。然而,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徐春玉认为,疫苗也好,药品也好,就是一个工具。真正要做生物安全控制的话,不是某一个疫苗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掉,是由人、设备、大环境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猪瘟只是在某一个阶段,形成推手,干扰了行业的思维和判断。如果这个行业要想长远发展的话,不能夸大疫苗的作用。
从整个行业来看,事情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对于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行业也已经探索出“拔牙”式清除的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姚宝安等研究人员发表于《中国猪业》杂志的研究性文章称,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如果在猪场中,能将非洲猪瘟病毒这个传染源剔除,猪场将不会再发生此种疾病。因此,成功实现“拔牙”式清除的前提,是及时清除传染源。此外,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是做好猪、饲料、人、车辆、物品、动物(鼠、蚊、蝇)等的生物安全。
杨进辉表示,他看中了扬翔公司科学的养猪能力,考虑跟其合作,打造“铁桶猪场”,希望能在这一轮猪周期中有新的发展。
扬翔公司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探索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楼房猪场,另一种是铁桶猪场。前一种模式,适合大规模养殖集团,后一种模式,就比较适合现有的小规模猪场。
具体来说,从2015年开始,公司就启动了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设计,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楼房养猪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于铁桶猪场模式,是基于楼房猪场的结构化“防非”(即非洲猪瘟)原理,在这次“防非”过程中,建立服务中心,将原来猪场缺失的结构性功能补足,将服务中心和猪场自身的防护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升级防护,最终形成完整的“防非”功能。
高远飞称,一个服务中心可以覆盖到周边50公里范围内的猪场,合适的猪场都可以服务到。
对杨进辉所在的合作社来说,“铁桶猪场”计划从传播途径上下工夫,通过铁丝网、金属防蚊网、光滑的铁皮围墙等,作出物理屏障,将外来动物隔绝出猪场生产区,制定洗澡间、熏蒸间、浸泡间等设施,来对进场的物品进行消毒。
秦泽亮也表示,这段时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下,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得力措施,有效扭转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被动局面,全区非洲猪瘟疫情趋于平稳,正常的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正在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