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防控非洲猪瘟 稳定生猪生产(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94    评论:0
导读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要求,全国畜牧总站近期召集了部分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研讨了生猪生产形势及应对非洲猪瘟恢复生产的模式。现将研讨部分成果整理如下,供各地参阅。

   核心提示
 
  目前,生猪生产进入止降回升的转折期,生猪养殖收益可观,年底前生猪产能可望探底回升。
 
  据对400个生猪定点县监测,9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3.0%,同比下降41.1%;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38.9%;1-9月累计出栏同比下降17.6%。全国生猪存栏下降幅度明显收窄,8月份生猪存栏环比降幅为9.8%,9月份收窄至3%;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为9.1%,9月份降幅收窄至2.8%。两项指标均为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收窄;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较快,生猪存栏触底回升,据对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调查,9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7%;后备母猪销量继续大幅增长;猪饲料产销量全面回升;部分主产省份生猪存栏明显回升。从这些情况判断,各项扶持政策及市场看好对养殖信心提振效果明显,养殖场户增养补栏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按此趋势,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实现探底回升。
 
  在生猪养殖效益提升刺激下,生猪生产出现恢复态势,但全面复产仍困难较大。目前,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由于疫苗尚没有应用,这就需要养猪场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一年多的非洲猪瘟防控实战,养猪行业专家积极探索防控措施,部分规模养猪企业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养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要求,全国畜牧总站近期召集了部分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研讨了生猪生产形势及应对非洲猪瘟恢复生产的模式。现将研讨部分成果整理如下,供各地参阅。

  集团养猪公司防控非洲猪瘟实操
 
  1.闭环生物安全体系理论与实践
 
  1.1生物安全分级管理理论。按照“长城-关隘守卫”理论,进入猪场风险因素采取红、橙、黄、绿四类颜色:(1)分出等级;(2)划清界限;(3)设立关口;(4)阻断载体。
 
  1.2闭环生物安全体系。围绕生猪产业链的各环节,构建供应端(饲料原料、饲料加工、运输)、生产端(种猪场场外物资供应、3km风险因素、场内各生产单元等)、生产后端(合同农场、多点自育肥场)、销售端及屠宰端的风险因素管理生物安全体系。
 
  2.生猪供应上游生物安全
 
  2.1饲料厂生物安全。整体创新方式:一点生产、多点配送、分区管理、密闭“供、产、消”。
 
  (1)饲料实行全过程管控方法,包括原料选取、运输过程、生产过程,保证各环节安全。
 
  (2)饲料厂参照红橙黄绿分区管理方案,人员、物资、车辆进场采取各级关口管理方法。
 
  (3)考查原料供应商,弃用高风险原料,每批原料采购前进行检测,合格后再选用。
 
  (4)饲料制粒温度保证85℃持续3min。
 
  (5)所有饲料运输车使用专业运输车,按照流程洗消、检查、检测,合格后使用。
 
  2.2猪场3km风险因素消除
 
  (1)周边环境主要针对3km内养殖散户和周边关键道路。
 
  (2)借助卫星地图确定清群范围,分组对各村进行逐户排查。
 
  (3)对于猪场周边主要道路,按照消毒方案制定每周消毒频次,确保有效消毒。
 
  (4)设置安保巡查队,每天定时对猪场周边进行巡查。
 
  2.3其他风险因素控制
 
  2.3.1车辆控制
 
  (1)在猪场5km内设置三级洗消体系,分别为5km一级洗消、3km二级洗消、靠场三级洗消。
 
  (2)对整体车辆流动制定详细流程,对各级洗消点制定详细洗消流程。
 
  (3)洗消中心人员均需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
 
  (4)按照生物安全检查表,生物安全员对洗消后的每辆车进行现场检查。
 
  2.3.2物资管控
 
  (1)制定详细的物资进场流程。
 
  (2)在距离猪场3km左右设置物资隔离减毒点和食材分洗中心。同时,对进入猪场的食材进行清洗、分切、水煮等预处理功能。
 
  (3)物资隔离减毒点和食材分洗中心制定专门的处理流程,内部进行净污分区管理。
 
  (4)使用专门物资运输车将物资和食材运至场区门口,卸车过程遵循净污区管理要求。2.3.3人员管控
 
  (1)制定详细的人员进出场区流程。
 
  (2)在距离场区10km左右位置设置人员隔离点,在此进行对人员的检测、更衣、洗澡、隔离等工作。
 
  (3)人员经过减毒处理且检测合格后,使用专门的人员运输车将其运至场区。
 
  (4)在场区门口再次经过更衣、洗澡等减毒措施后,进入场内。
 
  3.生产端生物安全
 
  3.1群体与个体诊断
 
  注:对全场技术员反复培训,场长一对一确定栋舍负责人掌握非洲猪瘟四阶的临床症状。每天报告异常猪只临床症状。
 
  3.2三周净化罗盘法
 
  “三周净化罗盘法”是一种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结合,包含了工作目标(3周内实现群体净化与清除)、工作方法(新一代qPCR全群检测-精准清除-全面净化)、群体监测等措施。
 
  3.2.1全群检测与排查
 
  (1)确定受污染范围,猪群鼻+肛拭子、环境全群采样。
 
  (2)处置,充分准备后低污染状态离群。
 
  (3)监测异常猪,持续3周。
 
  (4)通常3周内可实现猪群、环境等净化,全部监测阴性。
 
  3.2.2精准清除阳性猪及受威胁猪
 
  (1)每天所有检测阳性猪只,须第一时间清除离群。
 
  (2)赶猪操作:阳性猪赶出猪舍时,所有经过的舍内过道必须铺设地毯和两侧彩条布,并用消毒液(卫可1∶100)打湿。
 
  (3)转猪人员:参与转运的场内人员、赶猪人员、场外人员穿着一次性隔离服和鞋套,转猪结束后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3.2.3网格化精准清除环境病毒
 
  (1)将猪舍按照排布划分若干单元小格,分别为阳性猪单独栏位网格和整体栏舍网格。
 
  (2)单元网格全覆盖检测,阳性栏位采取火焰消毒+氯类消毒剂清除病原,阴性网格不做处理。
 
  (3)重新检测阳性处理栏位网格和受威胁网格化区域,阳性持续重复处理,阴性则完成环境病原清除。
 
  (4)根据网格化颜色的变化,全部栋舍转为绿色,即实现了全部猪群+环境的清除和净化。
 
  4.快速实验室检测体系
 
  新一代qPCR检测-剔除技术有力保障基于全面配套的实验室检测体系,本公司建立全国性的三级快速检测与监测联动实验室体系,即“三级检测体系”,为4h出采样、6h出结果、12h有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非洲猪瘟的防控消毒措施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死率可高达100%,本病迄今尚无有效疫苗应用,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也是我国优先防范的重要外来疫病。
 
  1.传播途径
 
  1.1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可经由直接接触感染猪而传播,或者经由被污染病毒的工具、设备、环境、食物、泔水等传播,还可经由带刺昆虫进行机械性传播,这也是蔓延至周围地区的主要形式。直接接触感染猪后,主要是通过接触鼻、口进行传播,而并非以气溶胶传播作为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1.2软蜱传播
 
  软软蜱叮咬感染猪后即可携带病毒,之后叮咬其他易感猪或者被易感猪误摄入体内,都能够导致感染。软蜱既可作为载体在该病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还可作为病毒的天然储存库和繁殖宿主,能够持续几年带毒。也就是说,即使扑杀某个地区的所有感染猪,该地区依旧可能存在病毒。
 
  1.3其他途径传播
 
  该病还可经由感染猪的肉制品进行传播,这也是病毒进行远距离跨界传播的重要方式。另外,该病还可经由野猪传播,尽管野猪感染后可能不会出现发病。
 
  2.非洲猪瘟消毒剂的选择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一般室温保存长达18个月的血液或者血清中依然能够分离出病毒,在腌制的火腿中能够生存大约5个月,还能够长时间存在于泔水中。
 
  非洲猪瘟病毒粒子对pH值要求不严格,当pH值在1.9~13.4的范围内能够生存超过2h(小时),但对温度较为敏感,55℃30min或60℃10min即可将其灭活,但实际消毒时,采用60℃30min。血清能提高其稳定性,存在于25%血清中的非洲猪瘟病毒,37℃半衰期为24h;但当无血清时,半衰期缩短至8h;血液中的病毒在低温阴暗条件下可存活6年,室温下可存活数周。非洲猪瘟病毒还可在分泌物中长期存活。病毒对不同灭活剂的抗性不同,次氯酸盐、氯仿、乙醚等都能够将其杀死。另外,0.05%β-丙内酯在4℃24h或乙酰乙烯亚胺(AEI)在37℃60min内可将其灭活;2%氢氧化钠需24h、1%福尔马林中需6d可将其灭活。非洲猪瘟病毒对乙醚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带囊膜的非洲猪瘟病毒病毒粒子能够明显抵抗蛋白酶的作用,但易被胰酶灭活;胃蛋白酶可破坏无囊膜病毒粒子的六角形衣壳。
 
  2.1几种常用消毒剂的使用
 
  2.1.1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也叫火碱,易溶于水,是一种高效消毒药,常用浓度为2%-3%。因其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不建议在猪舍内部使用,适合用于消毒池或者猪舍外的环境消毒。
 
  猪场入口处的消毒池应为进出车辆车轮的两个周长以上,以确保车轮能全部得到消毒,宽度应与入口大门等宽,深度为浸入车轮轮胎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最小不得小于15厘米。猪场大门处最好设置喷雾消毒装置,对车身、车底进行细致、彻底的消毒。消毒池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可以适当增加到5%-8%,以加强消毒效果。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喷雾消毒时,消毒人员应注意做好防护工作,要穿戴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避免被灼伤。
 
  小型养殖场,如果没有配备消毒池,可将火碱直接铺在大门外,宽度与门口等宽,长度约为进出车辆车轮的两个周长以上,厚度约为5厘米,也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2.1.2漂白粉
 
  漂白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有一定的氯臭味。其消毒作用与其有效氯含量有关,因此在使用储存的漂白粉前,需要先测定其有效氯含量。一般来说,有效氯含量低于16%时,不宜用于消毒。
 
  漂白粉可用于养殖场内的路面和粪污消毒。用于砖地或水泥路面消毒时,可将漂白粉均匀地撒在地面上,再用喷水壶进行洒水;泥地可用10%-20%的漂白粉混悬乳,将泥土与混悬乳混合处理;用于粪污消毒时,可按照漂白粉与粪污1∶5的用量,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漂白粉。漂白粉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宜用作金属物品的消毒。
 
  2.1.3苯酚
 
  为白色或淡红色的结晶块,有特殊的臭味,易溶于乙醇、甘油等有机溶剂中,主要用于环境的消毒。10%苯酚是有效杀死非洲猪瘟病毒的方法,其消毒能力受环境中有机物的影响很小,因此特别适合作为防控非洲猪瘟的消毒药品。
 
  2.1.4戊二醛
 
  戊二醛消毒具有广谱、强效、速效、低毒等特点。因其价格较贵且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所以常用来对器械消毒,其消毒效果是甲醛的10-20倍。
 
  3.预防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
 
  3.1场址选择
 
  猪场应选择距离公路1.5km以上,村庄0.5km以外,偏僻场所。周围1km内没有养猪场,最好在农田、果园或林场中间地带,山前、孤岛等天然屏障内。
 
  3.2猪场布局
 
  (1)猪场在建设时,应把隔离区、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分开;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隔开。建有独立隔离室、消毒室、洗澡间、衣帽换洗处,便于分区防护。
 
  (2)生产区内每栋猪舍间隔5m以上,中间种植蛋白桑隔开,便于吸污纳浊,消化吸收剩余排泄物,净化场区环境。生产区内净区和污区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单独运行。
 
  (3)饲料装卸区应单独开门。在50m外建消毒池,对车辆、车轮进行全方位消毒,包括车体、车底、驾驶室。车辆干燥后,在臭氧离子消毒间熏蒸3h(臭氧离子有强烈穿透作用),然后把饲料打入饲料塔内,严禁外来车辆进入场区。
 
  (4)装猪台离厂区100m以上。拉猪车来猪场前,冲洗干净后再用泡沫清洗剂洗刷1遍,没有污物;全方位喷雾消毒,包括车底、驾驶室;干燥后,进入烘干室60℃40min烘干,装猪前再用另一种消毒剂消毒1次。
 
  (5)疫点内饲养圈舍清理、清洗和消毒。
 
  1.对圈舍内外消毒后再行清理和清洗。2.清理污物、粪便、饲料等。
 
  3.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洗刷圈舍、车辆,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5.对饲养圈舍、场地、车辆等采用消毒液喷洒的方式消毒。
 
  6.饲养圈舍的饲料、垫料等作发酵或焚烧处理。
 
  7.粪便等污物作化学处理后深埋、堆积密封或焚烧处理。
 
  3.3人员防护
 
  场区人员(管理人员、饲养人员),进场前应在隔离区待1d,消毒、洗澡、更换衣服;在生活区待2d,通过消毒、洗澡、更换衣裤,防止外疫传入。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再洗澡、更换衣裤,消毒1次。外来物品进入场区前,在臭氧离子隔离间熏蒸3h。疫苗进入场区前,去掉外包装,用酒精擦拭瓶子。
 
  3.4饮食
 
  猪场人员不吃场外猪肉、牛、羊肉,可吃鸡、鸭、鱼类、豆腐等食物,采购人员不去屠宰场、猪肉摊店、饭店、农贸市场购买食材,应到农场、菜地购买,所有购买食材应在臭氧离子隔离间熏蒸3h后方可进入,断绝一切外来污染源侵入。
 
  3.5生猪交易市场消毒清洗
 
  (1)用消毒剂喷洒所有区域。
 
  (2)饲料和粪便等要化学处理后深埋、发酵或焚烧。
 
  3.6生猪屠宰,加工,储藏等场所清洗消毒。
 
  (1)所有带毒生猪及其产品都要化学处理后深埋或焚烧。
 
  (2)圈舍、过道和舍外区域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后清洗。
 
  (3)所有设备、桌子、冰箱、地板、墙壁等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冲洗干净。
 
  (4)所有衣服用消毒剂浸泡后清洗干净,其他物品都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
 
  (5)以上所产生的污水要经过处理,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3.7消毒频率
 
  疫点消毒1天3-5次,连续7天,之后1天一次,疫区内疫点以外的区域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21天。

  防疫生产结合 稳定生猪生产
 
  去年以来,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温氏集团制定种猪场、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在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供应方面制定和执行了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举措防控非洲猪瘟、稳定生猪生产。严抓生物安全防控,确保生产安全稳定。以人、车、物流为切入点,阻断病原传播途径。公司累计投入“防非”硬件配套超1亿元,科学配套软件硬件,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全力构筑猪场三道防线(大门口、生活区、生产线),杜绝病毒传入,做好“人员、车辆、物资、饲料、后备猪”(五进),“猪苗、淘汰猪、猪粪、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五出)把关,阻断病毒传播;建立分公司与猪场二级洗消中心,确保车辆消毒烘干;稳步推行使用专业运猪车,规避猪只运输途中生物安全风险;稳步推进饲料散装运输,猪场围墙边建造散装料塔,配置散装饲料运输车,散装料车直接在场外打料入场,减少饲料车入场风险;设立淘汰猪中转站,降低运输频次和淘汰频率,避免客户车引入生物安全风险;加强对合作家庭农场的疫病防控理念宣传和防疫知识培训,指导和监督家庭农场严格落实疫病防控措施,配套生物安全硬件设施设备,最大化减少损失。
 
  温氏集团按照制定的非洲猪瘟防控的工作部署,坚持不懈地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持续查漏补缺,防堵漏洞。同时不断优化防控措施与流程,删减繁琐、影响正常生产、大幅增加人力而防控效果不突出的措施,构建适应未来、具有较好运作水平的生物安全体系,为养猪业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储备基层干部员工。由于防非严峻形势,各猪场针对人员进出、休假制度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导致部分员工思想不稳定,离职率有所上升,温氏集团加大员工招聘力度,加强培训,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快速提升新员工技能水平,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员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合理设计猪场批次生产模式,强化满负荷均衡生产,确保最大化释放产能,制定详细的批次生产周转计划和生产流程,确保工作安排合理,在确保生产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简化相关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储备基层干部员工,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同时,集团增加激励措施,提升干部员工积极性。集团实施保有效产能等专项考核,对完成考核目标单位进行奖励。温氏集团拟出台超产奖励等额外激励,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争取最大程度保产出、多产出。
 
  强化种猪资源管理,确保种源充足。强化纯繁及扩繁生产布局,明确当前各类种猪需求数量,以各公司种猪“自我生产、自我配套”原则,加大种猪资源储备,满足发展需求;重点关注家庭农场小种猪饲养情况,强化后备猪回场管理,减少过程损耗,提高后备猪选留率和利用率,加速推进猪场引种进度;合理开展场外配种,加快投产速度,加大肉猪种用数量,弥补种猪缺口,加快推进猪场满负荷生产。
 
  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生猪有效产出。受前期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影响,温氏集团的种猪、仔猪调运受限,导致种猪和猪苗出现一定程度的积压。广东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确保了种猪和猪苗调运工作的顺畅运转,为后续保证生猪上市奠定了基础。强化蓝耳、伪狂犬、腹泻、猪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相关免疫和保健措施,实现稳定控制;从改善母猪体况、加强仔猪护理,优化排苗流程及强抓肉猪精细化饲养等方面着手,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仔猪及肉猪的有效产出,争取最大程度保产出、多产出。
 
  均衡销售、保障供给。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确保销售相对均衡,适时实行“养大猪”策略,提升单头体重,增加猪肉供应。
 
  在非洲猪瘟疫情下,做到、做好快速投产增产,同时,充分认识防疫和生产的关系,由原来被动防疫转变为主动防疫,由原来被动生产转为主动生产,把防疫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理顺流程,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推动生产走向正常轨道。

  生猪一体化经营保障猪肉安全
 
  养殖环节,养猪场全部按照农业养殖4.0标准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发展,全面实现管理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系统化,环保标准化。其中种猪供应方面,2017年整体引进丹麦DFC优良种猪项目,包括丹系种源引进、全套工艺设计、设备、生产管理与培训,建设内容包括一个6000头种猪场与2个2.8万头配套育种场,达到年出栏18万头猪的“一拖二”种肥配套模式,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出栏肥猪数量从原来的24头可以提高到38头。
 
  食品加工环节,屠宰和深加工相结合。智能化屠宰场搭配智能化蒸饺厂和卤肉生产线。此外,投入1800万打造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在饲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物流及零售各环节,利用当今领先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式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与优化,以及设备与软件间的集成与协同,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全过程可追溯。一是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产业链全环节从法规、生产、环保、信息、生物、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监管,保障产业链经营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猪源符合集团“五统一”备案要求,即:统一猪苗来源;统一全程饲料来源;技术服务统一管理;药品疫苗统一购买、发放及使用;肥猪由统一回收。通过并按照ISO9001、ISO22000、HAC?CP和ISO14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管理,设置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从饲料加工、养殖生产、食品加工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与把关,保障各环节产品100%符合法规要求,保障产品出厂100%合格。
 
  二是建有饲料品质检控中心、动保中心、食品检测中心,对饲料原料和成品进行营养指标、毒素、重金属等进行检测,对养殖猪只健康、疾病、环境进行监测,对食品进行药残、农残、重金属、理化等检测。
 
  三是建成可追溯信息平台。采用正大集团自主定制开发的E-Work生产管理与质量检测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RFID、二维码应用等)实现自动实时采集生产和可追溯数据,生成全过程可追溯信息。2017年襄阳市政府将正大纳入襄阳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政府投入140多万元在襄阳食品厂部署完成生猪屠宰及销售追溯系统,并在襄阳市各大流通市场投入终端系统,顾客可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实时查询屠宰生产、质量检验结果以及上游养殖农场信息等。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生猪追溯体系建设,利用集团统一平台搭建饲料、养殖、屠宰分割、食品加工、物流分销全过程追溯系统,打造放心肉产业链。
 
  四是全资源可循环。产业链注重环保产业、循环农业、有机种植等项目发展。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以“生态改善、有机农业”为目标,综合采用“种养结合”“沼气工程站”“异位发酵床”“达标排放”等多种模式利用和消化粪污。
 
  在非洲猪瘟防控的特殊时期,认真落实国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监管、严防死守,坚决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的方针政策。具体措施有:一是产业链全部采用专用运输车辆,GPS定位全程监控;投资3000万在产业链各环节新建洗消中心32个,严密设置三级洗消防范网,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的监管洗消;二是检测前移、严于法规、全部覆盖。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19号》规定,配备荧光PCR检测仪及检测试剂盒,对每头猪只进行非洲猪瘟检测,确保每块产品质量安全。养猪场送宰前3天,检测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后方可送宰;售猪装车前,猪只健康状况再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车。食品厂100%取血检测合格后才能销售,同时,对环境、蔬菜辅料、熟调产品等进行非洲猪瘟检测,防止交叉污染;三是配合当地政府对养猪场、食品厂周边3公里建立隔离带。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11/16/894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