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11月2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论坛上发布了《2019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这十项重大进展代表了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此次遴选以2018年度全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的高水平科研论文为基础,依据前沿引领、开创卓越、重大突破的原则,经初选、专家评审及推荐、综合遴选、解读发布等过程,最终形成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发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发布重大科学进展等重要信息,使之成为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导航仪’,成为攻克农业世界科技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风向标’,大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跨越发展。”
这十项重大进展涵盖农业功能基因组、高致病性病毒防控、黏菌素耐药性、植物抗病性机理等领域。例如,发现阻断H7N9病毒由禽向人传播疫苗。该研究通过对家禽禽流感病毒进行大规模监测,成功研发了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监测结果显示,疫苗免疫后有效阻断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在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方面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一项重大进展,全面揭示了番茄育种中果实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为植物生物学建立了多重组学研究体系,为番茄品质育种奠定了代谢生物学基础,助力寻找“失落的番茄美味”。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这项研究是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来分析番茄的风味品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和番茄育种是密切相关的。在番茄育种里面,我们过去30年番茄育种的目标是高产、抗病、比较长的货架期,风味品质并没有作为改良目标,风味品质在改良的过程中是丢失的,现在我们有办法找到风味品质的关键,把风味品质的育种作为目标,找回儿时的味道。”
重大发现还包括,发现水稻自私基因导致非孟德尔遗传、发现兼具高产与抗稻瘟病基因、发现兼顾产量与肥效的关键基因、3000份水稻基因组重测序成果发布、解码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的遗传秘密、揭示亚洲棉从南到北的分子演化规律、揭示可转移性黏菌素污染人类食物链规律、发现植物防卫免疫新机制等。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2019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支撑产业发展报告》《2019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2019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等4个专项研究报告,发布了2018年度30项中国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总结了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支撑产业发展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遴选出2019年度农业8大学科62个研究热点前沿,揭示了中国农业总体科技竞争水平在全球的相对位置。
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1%,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乡村全面振兴对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和迫切。农业农村部门将重点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把握未来农业发展主动权等“四类任务”,重点抓好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研-推广-培训“三大体系”融合贯通、加快开放交流合作步伐等“四大举措”,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
张桃林:“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在合成生物、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受制于人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加快重点布局和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