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营养薯类产品成消费需求热点 薯类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加速前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浏览次数:581    评论:0
导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薯类种植和生产国,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薯类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果通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我国薯类主食加工整体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随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落地,我国薯类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有望迎来关键机遇发展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薯类种植和生产国,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薯类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果通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我国薯类主食加工整体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随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落地,我国薯类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有望迎来关键机遇发展期。

  从生产大国向加工强国挺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薯类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占32.07%;世界薯类产量5.01亿吨,中国占34.18%排名第一。但薯类生产大国并不等同于薯类加工强国,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薯类加工制品种类少、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居民主食营养结构不均衡等问题,都阻碍着我国成为薯类加工强国。但是,随着近年马铃薯主食化的不断推进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实施落地,我国薯类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前景,开始呈现利好态势。

  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木泰华研究员向与会评审专家汇报了该项目立项背景与总体思路、发明点及相关技术内容、知识产权及同行评价、推广应用与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甘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耐贫瘠、耐干旱、喜冷寒、产量高,生长季节短,在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三北干旱区、南方冬闲田等约13万平方千米的广大区域内种植薯类作物,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增加薯类食品种类、提高消费量迫在眉睫。据了解,现阶段,我国薯类消费多以鲜食为主,加工制品比例较低,仅占薯类总产量的10%,且主要产品形式为淀粉、粉丝、粉条等,产品单一、营养价值低,极大限制了薯类的消费。薯类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与功能成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摄入薯类50克—100克,因此开发以薯类为原料的主食产品,对改善居民营养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带来广阔市场前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增加薯类种植,大力发展马铃薯主食产品列为重要内容。目前,薯类主食产业化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筛选出马铃薯主食加工专用薯种5个;研发了薯类颗粒全粉加工关键技术;优化了30%及55%薯类馒头配方及工艺参数;成功试制薯类馒头专用整型机。但现阶段薯类主食加工技术远不能满足我国居民对高营养薯类主食产品的迫切需求,存在薯类主食原料种类少、能耗高、加工适宜性差;薯类主食产品口感与风味有待改善,无麸质产品种类少;薯类主食产品抗老化保鲜技术落后、货架期仅2天左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木泰华团队开展薯类主食原料、产品加工及保鲜关键技术研发,发明了护色灭酶结合微波真空干燥生产薯类主食专用粉以及微波真空干燥结合营养复配生产薯渣高纤营养粉新技术,在缓解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薯类主食原料成本。

  该成果获得国内多家薯类及主食加工企业的肯定,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建立了2条薯类主食专用粉及薯渣高纤营养粉加工示范线、3条薯类主食加工示范线。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示范与应用,已推广到北京、山东、内蒙古、河北、四川等地,并在5家企业转让应用,直接经济效益显著。采用该成果核心技术生产的高品质薯类主食专用粉、薯渣高纤营养粉、多菌种复合发酵剂、复合酶制剂及复合保鲜剂不仅适合薯类主食生产,还适合其他面制品及杂粮食品的生产和品质改良,间接经济效益也极为显著。对改善全民营养健康,实现薯渣全利用,保护生产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11/26/848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