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发展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609    评论:0
导读

粮食安全是涉及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论断表明中央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也展示了中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为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构想。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实行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粮食安全是涉及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论断表明中央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也展示了中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为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构想。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实行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粮食安全形势迎来了历史最好水平。从供给看,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5789万吨,单产达到5621公斤/公顷,粮食供给充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同时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与信息技术、金融、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从需求看,粮食总消费量稳步增长,2018年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总消费量分别约为14953万吨、12583万吨、22465万吨和10664万吨,肉制品进口已对饲料粮需求形成替代,短期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价总体稳定。

  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资源禀赋矛盾日益凸显,粮食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一是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我国人均资源较为稀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同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而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等使得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对粮食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

  二是粮食产业竞争力不足。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增长,粮食生产成本攀升,给未来农业发展带来了风险。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总成本分别为1210.19元/亩、1007.64元/亩、1026.48元/亩和668.8元/亩,较2001年分别增长了2.5倍、2.5倍、2.5倍和2.8倍。此外,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差距很大,经营主体组织化水平不高,粮食收储压力加大,粮食加工产业化有待完善。

  三是农业对外开放对粮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农业的国际化浪潮,使得农业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农业市场联动不断增强,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增加迅速,2017年,粮食进口量达13062万吨,比1978年增长近14倍,粮食净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782万吨,比1978年增长17倍,粮食净进口量与国内粮食产量的比重则从2.3%上升到20.7%,国际贸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在投资领域,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继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两份文件,提出全面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资准入限制,同时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在全国开放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的中方股比不低于34%。未来在粮食收购、加工、批发等环节,我国粮食安全将面临跨国粮商更为直接、更为充分的竞争。

  四是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宽松,但是2018年世界谷物减产,国际粮价迅速提升,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8年世界谷物产量下降为26.01亿吨,同比减少2.1%,而消费量增长为26.53亿吨,同比增长1.5%,供求形势由宽松转为趋紧。全球仍有51个国家约1.24亿人受到急性粮食不安全的影响,同时世界各国抢占粮食市场话语权的竞争更加激烈,欧美等农业强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正逐步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掌控。

  五是长期粮食供需偏紧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结构变化和食物消费升级,我国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粮食自给率降低的风险依然存在。

  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构想

  一是走差别化竞争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还有很大潜力,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走差异化竞争发展道路。在广袤平原地带推进规模化粮食生产,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在山区丘陵地带开发优质特产、有机绿色食品等,以优质化、高档化、生态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实行粮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分工更加细化,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涉及到更多产业门类和部门,必须完善粮食全产业链。除保障生产环节的高产优质,粮食流通、加工、收储、销售等各环节都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过程,要通过对粮食全产业链多样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开发,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控制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外资监管。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抓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的契机,加强双边或多边农业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和金融支持的带动,加强粮食贸易的衔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贸易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促进国际组织规则为我所用,共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同时着眼粮食进口和外资进入对粮食产业的影响,实施外资安全审定制度,加强外资监管,强化外资企业贸易与经营信息报告制度,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四是加快构建更加系统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体系框架已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加大粮食安全大数据建设,尽快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天气、自然灾害等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充分利用遥感、航天、地理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全球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预警和形势判断,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结构角度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储备布局,结合粮食品种空间分布、物流体系完善程度、区域销售规模与市场需求等,评估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变化,保障薄弱地区、困难群体和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着眼于中长期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和流向的变化,在主要出口国、进口国港口、国际性交通枢纽、进口国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实现物流节点与国际铁路水路公路运输的良好衔接。并且加强建设海外服务体系,搭建投资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信息支持与服务。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12/07/793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