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需及时防治!布病是传染性疾病 目前96人被确定为隐性感染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9    来源:央视网    浏览次数:964    评论:0
导读

布鲁氏菌病,也称为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这类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规定为乙类传染病。12月5日,甘肃兰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病例,随后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置。

  央视网消息:布鲁氏菌病,也称为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这类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规定为乙类传染病。12月5日,甘肃兰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病例,随后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置。

  12月2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上报4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病例,兰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记者在兰州兽医研究所了解到,一个从事口蹄疫研究的技术团队在实验中发现并检测到小白鼠的精液中疑似有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当时接触小鼠的实验人员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布鲁氏菌抗体呈阳性。

  据了解,此次布鲁氏菌抗体呈阳性的人员来自兰州兽医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下属单位,特色学科就是草食动物疫病研究,经常接触牛羊等动物。目前,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多名师生都进行了布鲁氏菌的抗体检测。

  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宇红:(截至12月7日12点)我们现在已经检测了317人,现在(抗体)阳性结果是96人。

  这96名抗体呈阳性人员被确定为隐性感染者,目前,兰州市卫健委安排了两家医院对隐性感染者进行医学观察,并对兰州兽医研究所职工开展了健康知识宣讲。兰州市疾控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两路热线电话号码,提供相关知识的咨询。

  专家解读布病 隐性感染者暂无典型症状

  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个布鲁氏菌病很陌生,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布鲁氏菌病隐性感染者算不算得病了呢?

  据了解,布鲁氏菌一般多由牛、羊、猪等家畜携带,那么人与人之间是否会传染呢?

  兰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 李珍珍:普通居民不用担心,布病人跟人的传播(概率)是极微小的,目前没有一例这样的报道。

  目前,兰州兽医研究所的96名布鲁氏菌抗体呈阳性的人员被定为隐性感染者。

  专家介绍,只有同时具备有接触过有布病的牛羊等动物的历史、布病抗体呈阳性同时具有布病的典型症状时,才能被称为临床确诊病例。那么,布病的症状是怎样的呢?

  兰州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 李珍珍:布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酸痛,急性期有可能肝脾淋巴结肿大。

  据介绍,布病的一些症状又和流感症状相似,但引起的发热是发热期和无热期相间隔,不规则地循环反复,且发热期的症状也不相同。

  同时,典型的布病症状中还有多汗,严重时会造成休克,这也是和感冒症状不一样的。据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有14天,目前96名隐性感染者暂无典型症状,因此还在进行医学观察。

  布鲁氏菌病一旦确诊 应遵医嘱及时治疗

  专家介绍,布鲁氏菌病属于可防可治愈的疾病,但一旦确诊为布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及时治疗,否则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损害。

  据甘肃省疾控部门资料,甘肃作为全国五大畜牧省份之一,属于布鲁氏菌病的常见区域,全省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发和流行。专家介绍,布病属于细菌感染疾病,只要及时就诊,就可以根治。

  布鲁氏菌病分急性期和慢性期,如一旦确诊,在急性期内就要及时治疗,而且必须按疗程服药。有些患者觉得自己症状减轻了,就自行停药,结果没有根治,进入了慢性期,这会给人体带来损害。

  严重的慢性布鲁氏菌病造成的关节损害,会让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因此布病也被称为蔫巴病、懒汉病。那么,布病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主任 周莹荃:对于临床来说,布病可能会引起生殖系统的一些炎症表现,目前我们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上都没有证据表明布病会对生殖系统会造成影响,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对于布病的预防,专家表示,布鲁氏菌在60℃以上的温度环境内十分钟就能杀灭,只要在饮食上注意就能有效防范。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12/09/790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