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顺应消费需求“人造肉”前景看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705    评论:0
导读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未来食品高峰论坛暨北京植物基产品博览会”上,多家中外企业推出的植物蛋白肉产品集中亮相,引发了参会者的热议。以植物蛋白肉为代表的“人造肉”的开发,将对食品消费“调结构、防风险、保供应”起到一定作用。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人造肉产品将逐渐走上国民餐桌,首先是从西式快餐开始,逐步发展到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中式菜肴等领域,为商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随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植物蛋白肉产品很可能会集中爆发。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未来食品高峰论坛暨北京植物基产品博览会”上,多家中外企业推出的植物蛋白肉产品集中亮相,引发了参会者的热议。以植物蛋白肉为代表的“人造肉”的开发,将对食品消费“调结构、防风险、保供应”起到一定作用。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人造肉产品将逐渐走上国民餐桌,首先是从西式快餐开始,逐步发展到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中式菜肴等领域,为商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随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植物蛋白肉产品很可能会集中爆发。

  传统动物食品生产模式面临挑战

  论坛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联合主办,以“引领食品新增长,聚焦健康植物基”为主题,旨在探索全球未来农业与食品领域创新与机遇,聚焦食品创新,促进新型食品的开发,有效利用我国农业食材食物资源,增强食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论坛吸引了200多位来自国内外农业与食品行业精英、政策制定者、科研领袖、金融投资机构参与。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提出,当前传统动物食品生产模式面临挑战。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7亿人,目前生产与消费食物的方式已经将地球推向极限,我们应该考虑粮食安全与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之间的平衡,必须用更健康、对地球更有意义的方式来养活97亿人口。

  赛迪智库报告指出,2019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食物系统贡献了全球3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肉用动物养殖、屠宰及肉品加工产业链在土地、饲料、水资源等方面消耗巨大。

  “植物蛋白肉食品的生产加工,能缓解畜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压力,弥补我国肉类产能的不足,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有利于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天津美康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占军说。

  植物肉产业方兴未艾

  针对当前登上热搜榜的“人造肉”,薛岩介绍说,人造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植物肉,即以谷物、豆类等植物源蛋白质为主要原料,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改变组织结构,使之达到肉类特性和纤维状结构;二是培育肉,主要从动物机体提取并分离肌肉干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增殖生产肌肉组织。

  王占军告诉记者,目前以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具有较丰富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生产开发经验。美国的两家公司近两年发展迅猛,推出的植物蛋白肉汉堡产品在美国有7000多家餐厅出售,还进入了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市场。

  针对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早在2010年就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突破了植物蛋白肉营养成分科学配伍、质地结构多维模拟、色泽风味仿真改良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了国内首批实现商业化的汉堡肉饼、肉丸等植物蛋白肉产品。

  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新植物肉产品主要针对中国人饮食特点,以豆类、小麦等植物蛋白为原料,利用生物加工、物理加工以及食品配方技术研制开发出低盐、低脂肪的植物肉饼、肉丸、肉条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如西式快餐汉堡、素食餐厅、休闲食品等领域。

  目前,国内植物肉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发展走向成为论坛和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王占军认为,目前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种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汉堡肉饼与火腿、香肠上。我国的植物蛋白肉食品生产加工发展不仅需要通过物理生物加工技术改良重组植物蛋白结构,整合优化功能风味物质,还可以立足于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与食材资源,开发多元化的植物蛋白肉食品。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12/11/1463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