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市场很大,但晚入者就会失去机会。12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驳回了蓝瓶咖啡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诉讼。这并不是蓝瓶咖啡第一次被法院驳回诉讼。自2014年,蓝瓶咖啡就要求相关部门宣告广州市向天果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向天果”)旗下蓝樽相关一系列商标无效,但多次被驳回。业内人士认为,蓝瓶咖啡看好中国咖啡市场,才不断的申诉希望能分得一杯羹,但为时已晚。未来如果通过入资或收购的方式合作,还会有机会。
申诉再被驳回
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蓝瓶咖啡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审行政判决书》(以下简称《判决书》)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作出的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作出程序合法。蓝瓶咖啡起诉的理由不能成立,驳回蓝瓶咖啡的诉讼请求。
据了解,该事件起源于2014年,蓝瓶咖啡向商标评审委申诉称,广州向天果“抢注并使用”众多“BLUE BOTTLE COFFEE”、“蓝瓶图形”等图标,并在经营中声称其品牌来自美国,引人误以为其经营与蓝瓶咖啡有关,申请撤销“蓝樽THE BLUE BOTTLE”等相关商标。
不过,商标评审委并没有支持蓝瓶咖啡的诉求。蓝瓶咖啡最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蓝瓶咖啡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蓝瓶咖啡并没有放弃,先后起诉了商标评审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但最终都被驳回。
据了解,2000年,蓝瓶咖啡在美国奥克兰开了第一家店,素有“咖啡界的苹果”之称,2017年9月,雀巢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蓝瓶咖啡68%的股权。
对于相关诉讼,雀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复称,蓝瓶咖啡是独立运营的品牌,目前没有更多的消息可以分享。广州向天果成立于2008年,旗下拥有蓝樽、BLUE BOTTLE COFFEE等多个相关商标,最早的注册时间为2012年9月7日。
觊觎中国市场
在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蓝瓶咖啡不断的进行申诉,又多次被驳回,其背后的动力是中国内地咖啡市场强大的吸引力。而商标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在开拓中国市场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过去7年,中国咖啡生豆的消耗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74%,远超全球2.53%的水平。目前,中国人年平均咖啡消费杯数为6.2杯,与欧美日等地区存在十几倍的差距,前景看好。从市场规模看,目前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经达千亿元,2025年预计达万亿元级别。同时,中国咖啡市场的客单价与美国市场差距不大。星巴克大杯拿铁中国为4.48美元/杯,而美国为4.45美元/杯。按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中国内地咖啡价格是美国的9倍。
目前,蓝瓶咖啡已经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布局。2017年,蓝瓶咖啡首席执行官布赖恩·米汉就表示,在仔细考虑在亚洲地区开设门店,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资料显示,蓝瓶咖啡香港有限公司已于今年8月26日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品牌体验经理和运营总监的招聘信息。在中国台湾,蓝瓶咖啡以快闪店形式试水,只销售包装咖啡豆、罐装冷萃咖啡等商品,还售卖联名工具箱、限定背包、马克杯等周边衍生品。
合作或是出路
对于未来,徐雄俊认为,蓝瓶咖啡的相关诉讼一直未获得支持,可以通过与广州向天果合作或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这样可能会付出一定的市场利益。
据了解,多数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都选择了收购或合作的模式。可口可乐收购崂山可乐、百事可乐收购北冰洋等,星巴克在进入中国之初,也是与早已进入中国内地的统一合作,逐渐开展业务。
不过,智达天下咨询机构董事长张学军并不看好双方能够合作。合作考验的双方的胸怀和价值观,但一般来讲,这种合作可能前景并不乐观,并且很可能因为利益分配在产生分歧。
典型的案例就是,2014年好时分两次收购了金丝猴,但收购完成后好时对金丝猴员工制度进行“改革”,开始裁员,减薪,最终导致工厂停工,引发了一系列风波,双方还是以分手告终。
从雀巢的角度而言,蓝瓶咖啡进入中国能够进一步丰富雀巢咖啡版图。目前,雀巢旗下拥有雀巢咖啡、浓遇咖啡(Nespresso)、星巴克三大咖啡品牌,蓝瓶咖啡如果进入中国,将进一步增加雀巢在线下店面的实力。12月12日,雀巢中国在雀巢金牌系列旗下推出两款研磨滤挂式咖啡新品,并命名为“手冲大师”,进一步在高端咖啡领域布局。
对于现状,徐雄俊认为,从目前看广州向天果的要价可能过高,双方还未达成合作的意向。并且洋品牌进入中国,也对国内的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就整个市场而言,推动了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