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国科协发布2019年12月“科学”流言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655    评论:0
导读

高GI(血糖生成指数)值食物会引发相关疾病,不能吃?不在孩子面前吸烟就不影响孩子健康?苹果打蜡致癌,被称作最脏水果?日前,中国科协发布2019年12月“科学”流言榜单,为你一一揭开流言背后的真相。

  高GI(血糖生成指数)值食物会引发相关疾病,不能吃?不在孩子面前吸烟就不影响孩子健康?苹果打蜡致癌,被称作最脏水果?日前,中国科协发布2019年12月“科学”流言榜单,为你一一揭开流言背后的真相。

  谣言一

  多做颈椎保健操或

  按摩能治疗颈椎病

  谣言内容:得了颈椎病,只要多做颈椎保健操或按摩就能好转或痊愈。

  辟谣摘要:颈椎病不能只靠颈椎保健操和按摩来治疗,必要时也需考虑手术。颈椎病主要是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导致,不正规的正骨按摩会使脊髓或神经根受到撞击,使症状加重,甚至导致高位截瘫。颈椎操做的力度或幅度过大,时间长了会导致韧带老化加速,易使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出现颈椎病症状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治疗方式,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病症,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谣言二

  高GI值的食物

  会引发相关疾病,不能吃

  谣言内容:高GI值食物易引起胰腺癌、甲状腺癌和子宫癌等,且与癫痫、胆结石、高度肝脂肪变性相关,因此,高GI值食物不能吃。

  辟谣摘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GI值的食物,调整膳食结构,保持身体健康。通常而言,对短时间内需要强爆发力的运动员、经常做剧烈运动的人员、用脑多的青少年学生以及孕妇等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的人群,可以在适当时给予高GI值食物。因为高GI值食物可以快速释放能量,以供给肌肉及脑组织之需。但对于糖尿病人、高血糖患者或胰腺存在问题的人群来说,高GI值食物不利于血糖控制,需慎重食用。

  谣言三

  苹果打蜡致癌,被称作最脏水果

  谣言内容:苹果农残严重,被称作最脏水果,打了蜡的苹果还容易致癌。

  辟谣摘要: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水果,经清洗后可正常食用。苹果农残严重的说法来源于美国农药残留数据,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在中国大部分苹果种植都使用套袋法,该方法极大降低了农药残留量;二是要求果蔬完全无残留的想法并不现实,相对于其他水果,苹果更易清洗、削皮食用,所以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另外,水果打蜡是一种国内外常见的水果保鲜方法,水果上打的果蜡属于食品添加剂中被膜剂的范畴,只要按照我国相关标准使用,就不会因此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谣言四

  不在孩子面前吸烟就不影响孩子健康

  谣言内容:二手烟影响孩子健康,但只要不当着孩子面抽烟,在家可以选择去厕所或者阳台抽烟,就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

  辟谣摘要:二手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只要有人在室内吸烟,即便使用通风、空气过滤装置或设置吸烟区等,也无法达到全面无烟的要求。吸烟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毒物质微粒(尼古丁、焦油、烟碱等)不仅会悬浮在空气中,还会附着在衣物、室内墙壁、家具等物件表面,这些物质体积微小,不易被肉眼识别,可能历时几个月都不消失。当这些物质附着在皮肤上或是被吸入到呼吸道中,不仅会对儿童健康有很大影响,也会损害成人的呼吸系统,影响健康。所以,即使不当着孩子面抽烟,在家选择去厕所或阳台抽烟,也无法保证孩子不受二手烟侵害。

  谣言五

  两厢轿车没有三厢轿车安全

  谣言内容:两厢车没有后备厢,被追尾时不抗冲击,事故后果更严重。

  辟谣摘要:同款车的两厢版在安全上并不比三厢版差,大量实车碰撞实验能证明这一点。影响碰撞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碰撞力传递路径、车身结构细节、材料匹配关系等,两厢车同样需要达到国家各项碰撞强制法规的严格要求。对于追尾碰撞,更应关注座椅及头枕的结构合理性,以有效保护在碰撞过程中对颈部的伤害。一些紧凑车型为了追求三厢形式,后排座椅布置不够合理,反而增加了在追尾碰撞中乘客颈部受伤害的可能性。

  谣言六

  吸氢气能帮助控制癌症

  谣言内容:吸氢气能有效改善III、IV期癌症患者的食欲、睡眠、体能等指标,并帮助控癌,对肺癌患者尤其明显。

  辟谣摘要: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吸氢气能控癌的可信证据。吸氢气只能作为“保健”方式,不能作为治疗手段。目前绝大多数关于氢气医学的研究都是基于动物模型,人体临床试验极少,关于治疗癌症的证据更是少之又少。仅有的小规模“观察性报告”,患者也大多是吸氢气和放化疗同时进行,难以确定控癌效果是否来自氢气。并且,大部分患者并没有出现客观缓解。“吸氢控癌”的结论站不住脚。此前,氢气被证明具有抗炎作用,并被认为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存在疑问。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1/09/628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