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四个最严”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积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
1.食品源头治理环节。自全国范围内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起,在2014年农药使用量180.69万吨的基础上,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国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到178.3万吨、174.10万吨、171.10万吨。2018年、2019年全国农药使用量继续持续下降。农药利用率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为39.8%,分别比2017年和201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6年全国农用化肥使用量下降为5984万吨,比2015年减少38.5万吨。这是我国有化肥使用数据统计以来,首次实现化肥使用量的减少。2017年、2018年全国农用化肥使用量继续下降,分别为5859万吨、5653万吨。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分别比2017年和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据专家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1.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生产投入约14亿元,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生产投入约17亿元。农药化肥使用量的持续下降、利用率的持续提高,不仅有助于节约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对推行农产品的绿色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2.食品加工与制造环节。各地不断创新监管机制,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高风险品种的监管,逐步建立起以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等为重点,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相对完整的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体系。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网络,对生产经营者监督抽检的覆盖面、抽检的食品品种、抽检的批次数量等不断扩大。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年完成24.9万批次国家监督抽检任务,较2017年增加了6.9%,覆盖全部33大类食品,食品生产环节的合格率稳中有升。
3.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抽检制度。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抽检流通环节经营企业30922家,抽检134101批次,覆盖了不同形态的食品流通经营场所,食品流通环节抽检的合格率为97.8%。同时,监督抽检餐饮环节,覆盖了小吃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企事业与机关单位食堂、餐馆、学校/托幼食堂、快餐店、饮品店、中央厨房等不同的餐饮场所,合格率为97.1%,比2014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4.进口食品环节。自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首次突破700亿美元,达到736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随着进口食品贸易日趋全球化,风险因素也日趋增加。为保证进口食品安全,国家设置严格“准入门槛”,完善了一系列检验检疫制度体系。到2018年底,已累计建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和查验场56个、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62个。另外,国家还建立了完善的进口农产品与食品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体系。近年来,共对19个国家(地区)的21种农产品与食品进行了回顾性检查,将352家出现不良记录的农产品与食品企业列入预警“黑名单”,在进入口岸时采取自动扣留措施。依法打击食品走私活动,有效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