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山市高度重视牡蛎产业发展,大力加强品牌宣传,实现了牡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打造乳山牡蛎品牌,不断将乳山牡蛎推向全国及至全世界。
目前,山东省乳山市牡蛎产业已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废弃物利用六大关键环节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有效带动2万渔民年均增收近3亿元,是乳山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续足“中国牡蛎之乡”发展后劲
乳山市牡蛎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华信食品、乳山润德食品等牡蛎加工企业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余吨,产值达16亿元。一连串数字的背后,也是乳山牡蛎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
过去,乳山牡蛎养殖走的是“春播秋收”的路子,但由于乳山外海岛屿或海湾少,夏季风浪较大,再加上夏季海水附着物多等原因,导致牡蛎成活率不高,产量较低,严重制约了牡蛎产业发展。2000年,乳山市海洋发展局技术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后,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发牡蛎“秋播春收”的养殖技术,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2015年,在山东省贝类产业创新团队的指导下,乳山市海洋发展局引进了110万粒三倍体单体牡蛎良种苗,在海阳所镇、徐家镇、白沙滩镇的5家牡蛎养殖企业开展养殖生产试验示范。
除了三倍体牡蛎良种之外,近年来,乳山市不断引进牡蛎新品种,还重点推广“海大1号”“海大2号”等新品种,提高乳山牡蛎品质。除此之外,乳山还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牡蛎品牌发展潜力和后劲。
全程可追溯加快产业发展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乳山牡蛎集中上市期间。据初步统计,这一期间的牡蛎日发货量可达500吨。乳山全市牡蛎电商从业人员达0.3万人,年电商销售牡蛎达1.5亿斤,电商销售额15亿元以上。
抢眼的销量背后,是乳山为做大做强牡蛎品牌所搭建的良性架构。为打破乳山牡蛎传统销售模式,扩展线上销售渠道,乳山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简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实现乳山牡蛎触网销售,目前已经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数百家店铺,并统一使用“乳山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强化乳山牡蛎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为保护乳山牡蛎品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乳山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山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乳山牡蛎》,将生鲜牡蛎升级为标准化产品,确保乳山牡蛎标准一致、品质如一;构建了全国首个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给每一件牡蛎产品都设定唯一的防伪标签,通过牡蛎协会官网查询或使用手机等设备扫描二维码,查询牡蛎身份信息,实现了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认定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2019年11月6日,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研讨会期间,乳山市与世界牡蛎学会签订牡蛎产业高端发展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乳山牡蛎高质量发展,力将“乳山牡蛎”培育成世界知名品牌,将乳山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世界牡蛎产业示范区。
赢得国内外市场认同,乳山向着高端迈进,通过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太平洋贝类选育中心等10余家知名的科研院校和专家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着力突破科技研发、育苗育种、电商营运、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为育苗育种、精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正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发虾青素、牡蛎精等医药保健品。
目前,“乳山牡蛎”已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品牌领先优势,已成为中国牡蛎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2009年,“乳山牡蛎”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乳山市被授予“中国牡蛎之乡”,“乳山牡蛎”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8年,“乳山牡蛎”荣获“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乳山市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牡蛎)优势区”;2019年,“乳山牡蛎”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产业链延伸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乳山现有牡蛎加工企业10家,主要生产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牡蛎肽、牡蛎精华素以及以牡蛎壳为原料加工的土壤调理剂、饲料添加剂等多种产品。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
乳山市早已着手利用乳山牡蛎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与高校院所的专家合作研发牡蛎新产品,扩大其影响力。在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牡蛎壳这一普通人眼里的“海洋垃圾”,经过加工处理,“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上抢手的热销货。牡蛎壳被送入加工车间,经过几道工序便被加工成了细腻的牡蛎粉,再经过配比和填料,最终生产出了土壤调理剂。据温喜生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每年牡蛎壳使利用量达2万吨。
近年来,乳山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行业附加值,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温喜生物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坐拥海洋珍宝,乳山不断挖掘牡蛎所蕴含的经济效益,让牡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巨大的商机下却也存在着因标准不一带来的资源浪费。如何才能将牡蛎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乳山通过牡蛎小镇建设来寻找答案。
牡蛎小镇并不是简单的“牡蛎+小镇”,而是建设一核、两带、三轴、六片区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为小镇综合服务核,两带是陆上生态边界线、海上生态边界线,“三轴”是城市功能联系轴、城市景观联系轴、牡蛎产业联系轴,“六片区”是小镇核心展示区、牡蛎加工集聚区、牡蛎商贸结算区、牡蛎康养度假区、牡蛎产业研发区、渔港物流服务区,立体化地将小镇定位为“生态海岸、魅力岛湾”,融入科研、科普、现代环保产业及生态观光旅游要素,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最大化协调。
牡蛎小镇规划按照承接战略目标导向,秉承区域协同、创新驱动、生态发展的原则,结合基地牡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打造国际牡蛎产业中心集散地、极具山东特色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大目标定位。该项目将带动乳山市相关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促进当地就业,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树立乳山美好的未来形象。
此外,结合“乡村振兴”文章,拥有“江北牡蛎第一镇”之称的海阳所镇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累计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镇域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发展的承载力。
特别是以建设牡蛎特色小镇为发展中心,围绕构建“牡蛎+健康”“牡蛎+旅游”“牡蛎+养生”“牡蛎+电商”的大牡蛎产业发展格局,引进配套食品加工企业,延伸牡蛎上下游产业链条,培育打造牡蛎产业聚集区,整合沿岸码头设施和餐饮景点,建设集休闲旅游、海上垂钓、“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园区,进一步促进牡蛎产业的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