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养殖板块的“战疫”:微观视角显露“超级周期”走势 3月上旬进入库存关键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209    评论:0
导读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采取封城、封市、封县、封村等措施隔离病毒传播,给公司禽类产品销售带来一定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湖北疫区。春节前的肉禽行情处于低迷的状态,售价下滑明显。”温氏股份(300498.SZ)相关人士2月5日接受万家基金等机构调研时表示。

  巩义,地处郑州、洛阳之间,当地工业较为发达,矿山设备、铜线、铝板企业众多。所以,巩义的农牧养殖业便显得不够突出,做粮食生意的多数是外地人……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河南迅速采取了村镇一级的主动隔离,“村干部每天都在路口值班”。

  可就巩义的养殖户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

  支六锋,就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养殖场,原本产品主要向郑州、焦作和洛阳三地供给。然而受疫情影响,年后只是向郑州运了一部分,本地市场则消化了两天的量,目前还有五六天的库存。

  “与其他养殖场相比,我这边情况算好的了,由于巩义当地养殖企业不多,正常情况下不会积压卖不出去。”支六锋7日告诉记者。

  较他规模更小的养殖户,则陷入了“鸡蛋换不成钱、没钱买不到饲料、鸡就没有吃的”的恶循环中。

  2月3日开盘首日,申万农林牧渔板块下跌9.25%,至2月7日收盘,该板当周跌幅缩窄至3.77%。

  一个借道“买粮”的微观视角

  整个过程实现环环相扣的,中间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问题。可现在的情况是,原料、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都因“封村”出现了堵塞。

  一般来说,搞养殖的都是在村里或者离农村比较近的郊区。

  以河南为例,现在河南严格执行“村村封路”,外地牌照的车不让进村,逼得不少豆粕经销商只能寻找豫A牌照的货车。

  而每年春节后的初五、初六,支六锋就会开始从外拉玉米进厂了,今年受疫情防控的影响,甚至做玉米生意的人都没来。

  “虽然巩义只有少量玉米种植,但是实际上是不缺的,周边几个村都有货,就是拉不进来。”支六锋介绍称。

  他还联系到了一个郑州专门从东北运玉米的粮商,但是对方反馈,货源可以保证,但是价格不敢确定,能否拉进养殖场需要他自己协调。

  经过几天努力,支六锋寻找到了隔壁林邦村的库存,这个仓库里还有几十吨的玉米,可是怎么进入林邦村是个问题。

  “村后头有个宋朝的皇陵,旁边有条小路平时没人走,封路也没封到这里,后来就是走这条小路运了几十吨玉米回来,不然如果走主路,一看是外村来的肯定不让进。”支六锋告诉记者。

  采购价格倒不算贵,合每斤9毛5左右,不过没有将运费、人工计算在内,同时因为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现在人也不好找。”

  由于支六锋一早就建有库房,在拉回这几十吨玉米后,养殖场的玉米总库存超过50吨,豆粕库存也有30吨左右。

  按照玉米63%、豆粕20到28%的原料配比来看,短期内养殖场的原料倒是不愁了。

  剩下就是鸡、蛋如何向外运输的问题了。在他看来,这才当前最大的问题,“不管卖两块,还是卖三块,总之你得把货拉出去,现在是流通起来比较困难。”

  春节后,他也只是向郑州供了一次货,其他都由本地市场消化。

  而运输不畅带来的影响是,短期内蛋价波动剧烈,产区内鸡蛋拉不出去、卖不上价钱,郑州附近市场的价格又比较高。

  “搞养殖的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一些有效政策,能切实解决原料、产品运输的问题。”支六锋表示。

  河南上蔡县养殖户王文举的原料库存更少,只有10天到15天,“已经在寻求农业农村局协助解决了,但是原料运输还是费劲。”

  他同样反馈称,目前产品只能在县城周边消化,外省渠道根本走不通,此前上海来拉货的车节后也消失了。

  而就各省市发布的防疫通知来看,主要是保障医疗和应急物资的运输,并对普通物资、应急物资加以区分。

  中小养殖企业做出部分牺牲,可能在所难免。

  上市公司节前备货40天

  理论上,上市养殖企业规模大、资金实力强,风险抵御能力也更强。

  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采取封城、封市、封县、封村等措施隔离病毒传播,给公司禽类产品销售带来一定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湖北疫区。春节前的肉禽行情处于低迷的状态,售价下滑明显。”温氏股份(300498.SZ)相关人士2月5日接受万家基金等机构调研时表示。

  为此公司1月初成立了应急小组,通过当地农村市场等各种渠道尽量销售,同时加大屠宰量入库冷冻储备、放缓投苗节奏。

  对于前述中小企业遇到运输和销售问题,温氏股份也正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保障肉鸡、肉猪和饲料运输及销售的通畅。

  就原料库存而言,各家上市养殖企业的准备情况要明显好于中小养殖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多数企业节前储备的原料库存都达到了40天。

  以同处河南的牧原股份(002714.SZ)为例,公司在近期发布的新冠疫情对生产经营说明影响中表示,公司每个区域的养殖场均有配套饲料厂或饲料机组供应饲料,公司积极按照各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要求,为生产、运输的相关车辆办理了通行证。为了保障生产,按惯例春节前原料备货在40-50天。

  正邦科技(002157.SZ)也表示,结合公司饲料、养殖一体化生产优势,春节前各下属生猪养殖场及服务部饲料备货在40天左右,公司养殖场目前饲料供应充足。

  “整个行业的情况相差不多,公司库存储备不像其他公司那么长,但是玉米、豆粕原料库存最低也可以使用35天。预计湖北养殖企业供给紧张的局面不会出现,目前公司的合作养殖户原料均由公司补给。”一位不便具名的养殖类上市公司人士7日表示。

  对于原料端,新希望(000876.SZ)则指出,公司国内饲料厂90%以上已正常开工,剩余未开工工厂预计在2月10日前开工。原料方面局部区域豆粕价格上涨,但玉米价格整体变化不大,“可以满足大部分区域和重点区域的外部供应,少数区域受物流影响处于紧平衡状态。”

  这与前述支六锋反馈的情况一致,“2月10日左右陆续开机,2月14日降关税,预计豆粕价格会有所回落,现在也不着急采购。”

  短期来看,各家上市养殖企业的库存无忧,但是会在2月底、3月初进入库存消耗的一个关键节点。

  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延后开工的影响,各家企业的新建产能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根据各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要求,牧原股份的所有工地都暂停施工。正邦科技旗下的各建设场地也已经暂停施工,具体复工时间还需待政府通知。

  养殖业“超级周期”或延长

  新建产能短期停工,问题不大,但是需要视停工周期的长短而定,不然下半年产能集中释放的时间点可能会相应延后。

  “2019年8月,商品猪转母猪的情况比较普遍,按照产能周期估算,应该是2020年的6月份之后生猪出栏规模会出现明显提升”,华东一位养殖行业人士6日指出。

  这与早前第三方行研机构给出的结论一致。卓创资讯今年1月根据出栏周期计算的结果也显示,2020年7月、8月国内生猪出栏规模会明显提升。

  上述预期是建立在新冠疫情未大规模蔓延之前的,如今随着主要养殖企业新建猪场的停工,该节点可能会有所延后。

  中原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四奎2月6日给出了两个理由,其一疫情防控期间活体运输受限,仔猪调运困难,其二春节延后开工和减少人员聚集,未来猪场建设进度可能不如预期。

  “假设疫情持续三个月,生猪集中出栏节点也可能随之顺延,具体影响时间长短需要视疫情发展情况才能确定。”其认为。

  不过,前述华东养殖业人士则认为,即便疫情持续三个月,各地政府一直限制开工的可能性不大。

  就猪场建设而言,虽然年后各家企业难以顺利补充仔猪库存,但是年前多已进行了一轮集中补库,如果养殖企业栏位紧张,这可以通过提前出栏的方式来解决,不过这种可能性同样不大。

  实际上,上述所有潜在的行业演变趋势,已经于节后在A股上得到了反应。总体来看,二级市场对于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持相对乐观的态度。2月3日开盘首日,申万农林牧渔板块下跌9.25%,至2月7日收盘,该板块当周跌幅缩窄至3.77%。

  生猪养殖行业的个股表现更为明显。

  春节前牧原股份报收81.68元,到7日收盘已经上涨92.45元,不仅抵挡住了疫情带来的情绪冲击,反而获得了13.2%的上涨。

  另据统计,按照Wind划分的23家生猪行业上市公司中,19只个股本周跌幅低于1%,明显跑赢除医药、计算等在内的多数板块。

  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行业景气度的延续,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业绩增长的预期。

  温氏股份披露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月,公司肉猪销售收入37.18亿元,环比下降三成,但是销售均价继续走高,达到36.62元/公斤,环比增长6.70%。

  加上2019年同期的利润低基数,包括温氏在内的养殖企业未来披露的一季报将出现大幅增长。

  其次是,本周“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带来政策支撑,和对二级市场产生的情绪性带动。

  文件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必须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目前来看,贯穿了2019年的养殖业故事并未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反而可能会延长本轮“超级周期”。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2/10/56044.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