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上海企业复工记:餐饮会展入寒冬 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花样”复工保生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0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610    评论:0
导读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这个2020年的农历春节变得非常特殊,而随着各地2月10日复工期的到来,各行业的复工情况如何呢?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这个2020年的农历春节变得非常特殊,而随着各地2月10日复工期的到来,各行业的复工情况如何呢?
 
  为此,在复工一周后,《华夏时报》记者对上海地区各类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
 
  餐饮会展企业受重创
 
  上海作为服务业占据大头的城市,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春节后的复工潮来的特别缓慢。许多小餐饮点关门倒闭,公关、会展业也受到重创。
 
  “目前在家上班,具体复工时间没有通知,但所有员工薪资全部减半,如果疫情超过3月还没有结束,则停发薪资。3月底之前的项目全部取消了,其他活动要么顺延,要么叫停。现在会展、公关公司基本上都是这个状态,十几人的小公司可能很快就支持不住了,即使是账面过亿的大公司,也就勉强撑几个月。”2月17日,上海一家会展服务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范女士告诉本报记者。
 
  而一家做酒店会务的公司负责人陈丽华则对记者表示,年前接到的业务单子全部取消,在春节期间上海的大多数酒店都拒绝大型活动的业务,相比年前接不过来的单子,现在的情况可谓更糟糕,而酒店方面何时给许可的时间也未定。至少要等到三月中旬以后才会好一点,她的团队现在都赋闲在老家。
 
  2月18日,上海从事艺人经纪的公司负责人潘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公司全部艺人活动都已经取消,大部分艺人自己在家隔离,复工时间待定,艺人们工作性质特殊,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活动聚集,保守估计最早也要等到3月结束才能复工。
 
  “受疫情影响,由于公司及合作方的开工日期无限制推迟,公司一季度的业务难以按预期正常开展,这就有可能无法保障公司一季度的收入及利润。同时,疫情还影响公司的正常回款,短期还贷压力增大,公司资金较为紧张。如果3月底还不能正常复工,那么公司很有可能会砍掉一部分业务,先保住整体再说。”潘玉表示。
 
  事实上,在疫情尚未消散的时刻,对于上海来说,受影响最严重的当属餐饮业。
 
  “复工时间不确定,老板现在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预定的酒席全部取消,还有准备高档菜肴都不能用了。厨师、员工工资还是要发一部分的,房屋租金虽然减免了,但是疫情之后餐饮行业的元气肯定不会那么快恢复,甚至相比其它行业,餐饮业恢复时间要更长,因为人们短期内肯定不敢大规模聚餐,对于野生动物的食用国家也出台了严格的规定,我们作为餐饮机构必须要严格遵从。”2月19日,上海南京西路一家高档粤菜餐厅的老板梁华(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相比这些大餐厅,一些在上海中环以外的社区餐饮店,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都关门大吉,有些小餐饮店关闭的玻璃门上贴着转让的告示。
 
  疫情相关行业加班加点
 
  为支持前线供应,疫情相关企业是此次战役的“排头兵”。
 
  “自从1月23日接到上级通知以后,紧急召回工人。本地职工加班加点,24小时投入生产供应疫区。”上市公司振德医疗董秘告诉《华夏时报》。
 
  “目前公司的日均产值大概在70万-80万只,全公司上下都在尽力生产,首先要保证供应前线。现在每天生产的口罩等防护产品已由政府实行统筹生产和供应,并作为应急物资由政府统一调拨分配,发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该董秘称。
 
  同样已恢复生产的还有上海莱士,生产、质检及供应链部门早已复工,加班加点完成任务。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之一,医药领域公司上海莱士生产正加紧展开。
 
  而除了疫情防控行业和服务城市运行及生活必需的行业,其余行业的上市公司普遍响应政府号召,于2月10日复工。但是为稳妥起见,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决定以先居家隔离、远程办公为主。
 
  “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我们全员在家办公,具体到岗时间还没有通知。”2月18日,上海上市公司二三四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记者了解,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互联网公司哔哩哔哩除湖北、温州返沪员工之外,全员已于2月17日复工,但是依然采用的是居家办公的形式;科创板企业优刻得已经于2月10日起正式远程办公,2月17日视疫情情况,所在地与办公地一致的同事可以到公司复工。
 
  优刻得一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从1月27日开始了每天全员健康打卡,统计员工是否具有在家办公的条件(硬件、网络等)。之前由部门负责人在部门群内组织大家反馈,2月10日起,通过企业微信的健康上报功能,来进行全员健康打卡。
 
  “目前主要通过企业微信来发起远程会议和群内沟通,同事们可以在线协同办公,分享会议纪要及进行任务跟踪等;同时,大家也在思考利用各种线上方式,拓展业务组织活动,比如直播、公开课、短视频等。”上述员工说。
 
  金融企业:线上办公、轮岗上班不停歇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疫情虽然严峻,但是国民经济的生产并不能因为新冠肺炎的疫情而完全停滞,上海作为金融机构的聚集地,即使在疫情期间,仍然有诸多机构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助力其他行业复工生产。
 
  “在疫情逐渐趋于平缓的整体利好下,中国平安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积极推动自身安全有序复工,多措并举,实现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营。其中,针对员工落地了九类人群分类机制,严格确保员工健康、安全,实现循序复工。同时,早在本月10日,集团下发相关通知,要求符合安全人群划分的中级以上管理干部进行现场办公,以身作则,强化带领效应。截至目前,平安上海职场复工率已接近半数,加之远程复工员工,整体已完成几近百分之百复工。”2月18日,中国平安一位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其介绍,在上海,中国平安包括旗下分子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员工总数有8万余人,这些员工均已经在一周前实行轮候上班,中高层领导则早已经现场办公。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平安体系内,从2月10日起就推出了十项措施,在快速复工的同时,也帮助其他行业复工:如平安产险宣布,为全国1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每家企业保额100万元,总保障金额高达1000亿元,帮助小微企业筑牢坚实后盾,渡过疫情难关。
 
  平安银行针对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的个人及小微企业客户,根据受疫性影响情况核实结果,给予延期还款、征信申报协助等政策,对于全国其他地区企业,经客户申请且核实为因疫情导致的逾期,给予减免一个月的罚息。平安普惠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帮扶湖北省全辖在抗击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生产,助力疫后民营经济快速恢复;平安资管将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体量大、久期长、追求稳健收益、投资方式灵活等特性,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以及新一代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大战略投资,借助精准金融服务持续向实体输血;平安租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或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租金日整体顺延的宽限政策,缓收租金,对湖北省全量约670户小微客户未到期租金整体进行顺延,其他地区中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优惠方案,帮助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平安壹钱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其“平安商户”业务专项针对湖北全部商家及全国餐饮商家推出,支付手续费优惠、免费开通次日自动到账、入网绿色通道、餐饮商家专属优惠四大帮扶举措,切实帮助商家经营减负,共抗疫情。后续,“平安商户”还将联合金融机构为商家提供更多金融保障服务,帮助商家共渡难关。
 
  在券商行业,《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海通证券自2月3日起实行轮岗上班,从2月10日起实行错峰上下班,春节假期离沪后抵沪员工必须执行相关隔离规定,居家隔离观察14天,各单位灵活安排员工分批返岗。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海通证券停供了大厦中央空调。
 
  国泰君安证券则在疫情期间以总分营三级互备建立应急预案+全业务上线、全员上线、全管理上线的完备线上服务。为应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公司发挥总分营的三级架构优势,分公司备份营业部,总部备份分公司建应急预案。一方面国泰君安95521客服中心春节期间就已经准备增加另一办公点为客服临时办公地,紧急搭建相应网络环境和设备,建立临时小型客服中心,实现两地互备,成功应对了开市首日提升近3.5倍的话务高峰;另一方面,总分联动,由总部及其他分公司托管疫情较严重地区的营运工作,保障客户业务办理不受影响。另外通过员工端统一入口管理平台,“上线”管理工具,为员工提供了非现场办公支持。员工居家就能处理客户关系管理、价格管理、业务资质管理、绩效管理、任务管理等管理工作,便于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实现服务的留痕、评估和客户满意度评价。
 
  “我们已经复工了,各部门必要人员正常在公司上班,一部分员工线上办公。公司也考虑了后勤保障问题,给每位来上班的员工都发了口罩。经纪业务方面,我们通过APP、官网、公众号、朋友圈等推送线上办理业务通知,积极引导客户通过非现场方式进行交易和业务办理。分支机构以满足基础运行为目的,人员尽量精简,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严禁现场交易,避免人员聚集。” 2月19日,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上海的公募基金行业,本报记者也了解到,已经有部分机构的员工开始复工上班,但是尚未全员复工。富国基金一位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暂时还没有发布全面复工通知,但是在后勤保障方面,已经为在公司办公的员工配备了口罩。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还了解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复工。
 
关键词: 餐饮,疫情,病毒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2/20/5712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