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肉羊种业迎来及时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5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742    评论:0
导读

2020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简称《意见》)后,本报记者就我国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取得的成效、对保障种业安全、羊肉供给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意见》对我国肉羊种业今后发展的影响等,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副秘书长张莉。

  2020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简称《意见》)后,本报记者就我国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取得的成效、对保障种业安全、羊肉供给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意见》对我国肉羊种业今后发展的影响等,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副秘书长张莉。

  记者:我国肉羊种质资源对保障种业安全、羊肉供给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张莉:畜禽种质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种业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历来重视肉羊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培育、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总体来说,肉羊种质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肉羊产业的贡献。我国肉羊的饲养量及羊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地方优良肉羊种质资源的挖掘和有效利用发挥了很大作用,优良肉羊品种的扩繁与推广也都离不开优异的肉羊种质资源;二是促进羊业科技进步。肉羊种质资源是羊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开展肉羊种质资源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发掘、鉴定与评价是创制育种新素材和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前提,对促进我国羊业科技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保障肉羊种业安全。对我国肉羊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开发和利用,可以提高我国肉羊自主制种能力,提升群体生产性能,有效抵御国外品种与资本对我国肉羊种业的冲击,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记者:我国在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莉:我国养羊历史悠久,肉羊遗传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中的羊品种有140个。近几年,我们又陆续培育出一些新的肉羊品种并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肉羊品种与资源。一直以来,国家鼓励并支持开展肉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十一五”期间两次组织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羊遗传资源调查,编写志书。近期,农业农村部再次组织专家开展青藏高原6省藏区羊遗传资源的补充调查工作,进一步挖掘和完善我国羊种质资源。同时,原农业部也制定了多种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案,如通过活体保种、基因库保种、建立保护区等方式对肉羊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并设立专门的物种资源保护农业财政项目经费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推广单位、企业等联合开展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2015年,原农业部印发《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并于同年启动,全面开启了加快我国肉羊遗传改良进程、提升我国肉羊自主制种能力的新时代。2016年,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以育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禽种业发展机制。新的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专门成立了种业管理司,主抓“保、育、测、繁、推”,进一步明确了做大做强现代种业、打造我国种业航母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我国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建立了一批肉羊保种场、基因库和保护区,积累了丰富的肉羊种质资源,一些优良的地方品种如湖羊、小尾寒羊等在肉羊种业及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肉羊种源长期依靠国外品种的局面;二是遴选了一批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通过规范有序的育种工作,显著加快了我国肉羊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进程,提升了肉羊自主制种能力,增强了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渐实现企业作为育种主体开展主动育种的过渡;三是加快了种业科技创新的步伐,通过收集、挖掘、评价和利用我国优异的肉羊种质资源,创新了保种方法和肉羊种业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手段,并取得相关成果。2018年9月,利用30年冷冻精液实施湖羊冻精配种试验的成功,是我国在畜禽保种技术和方法评定方面的重大突破,对探索珍贵、稀有和濒危畜禽品种的保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一些高水平论文、高等级奖项也证明了肉羊种质资源对种业的促进作用;四是培育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新品种,通过利用我国优异的地方肉羊种质资源,结合先进精准的现代育种技术,先后培育出南江黄羊、昭乌达肉羊、鲁西黑头羊等系列优质肉羊新品种,为农牧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五是建立了一支肉羊种业人才队伍,通过实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农业良种工程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积累,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传承下,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集肉羊遗传育种、资源保护与评价等专业技术于一体的优秀肉羊种业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

  记者:我国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还存在哪些问题?《意见》对我国肉羊种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下一步将如何贯彻落实?

  张莉:虽然我国在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肉羊遗传资源退化、开发利用不充分、种源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保护体系不健全等。面对复杂的国际新环境,《意见》的出台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种业中的地位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这是国务院第一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文件,开启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篇章。与以往的政策相比,《意见》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定位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对从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资源保护主体、科技人员、各级政府和相关人员等都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意见》的印发,对肉羊种业的促进作用意义深远。首先,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利于我国肉羊的品种多样性和品质优良性,有利于发掘重要的肉羊种质资源,提升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赢得国际话语权;其次,对肉羊种质资源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可以不断提升资源保护的技术和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肉羊种质资源科技创新;最后,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保障肉羊种业安全、羊产品质量安全,乃至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安定团结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之,本次《意见》的印发,对肉羊种业的发展是一场及时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举全行业之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意见》精神,提高对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种质资源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要大力开展宣传与科学教育,鼓励全民参与,充分认识到种质资源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强国事业;

  二要利用《意见》出台的时机,尽快制定全国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案。设计第三次肉羊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梳理工作,加大对我国特有肉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肉羊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启动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提出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案,对现有的保种场、区、库实行定期评估与动态管理;

  三要建立健全全国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构建统一的肉羊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和架构,创新资源管理和组织实施机制,强化肉羊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完善创新技术体系,提升肉羊种质资源的保护能力与利用效率;

  四是强化肉羊种质资源科技创新工作。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搭建专业化的技术和方法平台,建立全国肉羊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挖掘与肉羊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实现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共享与利用;

  五是加强对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支持。根据《意见》精神不断完善、优化与革新现有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继续推进肉羊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计划、制定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升级版本、促进肉羊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实施、加大对肉羊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支持,探索试行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人才分类评价工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肉羊核心育种场共同开展肉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会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反复的推敲,对执行者来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事实上,《意见》中的很多工作,农业农村部已经走在前头,早在2019年初就提出要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其中第一条重点任务就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召开首届畜禽种业高峰论坛,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无论是已经启动的畜禽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计划,还是调研、谋划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都已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当作种业工作的最重要抓手。希望我们羊业同仁能够携手并进,充分利用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利好政策,共筑肉羊种业强国。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2/25/57578.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