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就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序复工复业答记者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976    评论:0
导读

日前,为了推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序复工复业,继续发挥拉动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并就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密切关注的有序复工复业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 日前,为了推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序复工复业,继续发挥拉动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并就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密切关注的有序复工复业的相关问题做出解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目前,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选择复工复业有哪些重要意义?

  姜俊贤: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直都在餐饮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极具发展活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峻形势,餐饮行业应该继续在繁荣市场经济、扩大社会就业、方便群众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对于广大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言,“早复工晚复工早晚要复工,早复业晚复业开工是就业”。面对已经出现的困难和特殊时期存在的问题,企业主和工商户们可以在复工中恢复经济活力,寻找业务商机,调整经营模式,摸索重新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如何选择复工复业时机?

  姜俊贤: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同,建议餐饮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根据地方政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法规文件,严格遵守本地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各地分区分类分批恢复生产经营安排。做到复工复业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进行,最终达到无需批准即可依法经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对于选择复工复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如何做好安全防护?

  姜俊贤:餐饮商户应该配备充足的防护物资,如防护口罩、医用酒精/消毒剂、体温计等,保障员工日常工作防护需求。并且根据自身经营场所情况,安排定期定时对就餐场地、设备设施、人员通道、电梯间、餐具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另外,还应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的空气流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选择复工复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如何做好经营准备?

  姜俊贤:符合各地规定要求和餐饮服务单位复工“十有五达标”后才可复工复业。复工复业的餐饮商户需设立企业疫情防控小组和信息报告人,签订防控责任书。

  另外,特殊时期餐饮企业同样需要加强原材料采购验收、加工管理,对购置原材料做好索证索票工作,提倡无接触收货。作为人员密集型行业,餐饮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于雇佣员工需做好员工健康信息登记和管理工作,按要求向有关部门报告员工健康状况。对于外地到岗职工,要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外地返岗员工处理方案。

  面对特殊时期客流量有限等情况,企业还应提前筹集必要的流动资金,并根据当前消费需求,制定调整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营策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殊时期,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如何选择售卖产品?

  姜俊贤:应注重所售卖产品的方便实用属性,所经营的产品应该从简单品类到逐渐丰富,且方便打包携带。

  比如,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推出易打包带走的各类主食产品和菜品,酱卤制品风味小吃、预包装食品、食材调味料和半成品、各种宅生活产品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当地企业复工复业整体情况,推出方便快捷的工作餐和手拿移动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外卖外送服务及产品备受消费者关注,餐饮企业在提供相应服务时也应做到外送外卖产品品质同样有保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营业期间,餐饮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如何保障消费者和员工安全?

  姜俊贤:对于堂食就餐场所加大就餐者之间的距离,采取减少桌椅摆放、隔桌安排分散用餐、快餐店一人一桌用餐等措施。给予每桌客人提供双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污染。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推出窗口销售服务、周边社区售货服务、居家养老定点服务、套餐订单服务等。

  鼓励实行无接触服务,大力发展网络订餐外卖外送业务,提倡非现金结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对于选择复工复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该注意哪些问题?

  姜俊贤:特殊时期复工复业应按照量力而行、灵活多样、方便生活、日常亲民、安全健康第一的原则,无论是复工复业规模、营业时间、员工雇佣方式,还是产品种类、服务范围,都可根据各地动态发展形势和企业自身状况自行决定。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3/05/5840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