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正文

治蝗再度引发印度呼声:反对全面禁用敌敌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6    来源:世界农化网    浏览次数:207    评论:0
导读

自去年10月以来,从非洲到中东,再到亚洲,跨越多个农业气候区的多个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蝗虫袭击。地处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地也相继出现蝗灾,而且蝗虫数量比东非更多,情况比东非还要严重…

  自去年10月以来,从非洲到中东,再到亚洲,跨越多个农业气候区的多个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蝗虫袭击。
 
  东非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爆发蝗灾之后,蝗虫群就开始向四周快速迁移与繁衍扩张,坦桑尼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等地很快就都有“蝗军”出没,甚至有蝗虫群越过红海进入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地,对当地植被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几乎同时,地处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地也相继出现蝗灾,而且蝗虫数量比东非更多,情况比东非还要严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3月2日发布的警告-“沙漠蝗虫观察”中,称这种情况极为令人震惊,尤其是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据媒体报道,这是东非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肯尼亚地区70年来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这是巴基斯坦遭受了自1993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
 
  为何此次“蝗军”影响甚广
 
  蝗虫不仅会破坏叶子,花朵和水果,对农田的农作物造成巨大破坏,而且还会因大量入侵而破坏植被。一小群蝗虫就可以吞噬一平方公里的区域,一天就可以吞噬多达40,000人的食物。在印度,蝗虫有四种:沙漠蝗虫,迁徙蝗虫,孟买蝗虫和树木蝗虫。
 
  根据粮农组织的说法,毛里塔尼亚和印度之间的沙漠中存在着沙漠蝗虫,这些蝗虫是造成跨不同农业气候区入侵和作物受损的主要原因。如果降雨量略高于正常水平并且形成绿色植被,则昆虫会在一两个月内迅速增加数量。疫情通常发生在一个国家约5,000平方公里(100公里乘50公里)的区域内。如果无法控制或同期爆发,并且邻近地区普遍或异常暴雨,则可能连续数个繁殖季节出现,那么蝗虫数量和规模将继续增加,并可能导致鼠疫。
 
  据报道,此次蝗灾爆发是由于中东沙漠降雨不稳定,尤其在遭受飓风“麦库努”袭击之后,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和也门等地干旱沙漠的不同地区聚集了大量雨水。这最终为沙漠蝗虫创造了有利的繁殖条件。已知蝗虫群每年都会在11月退去,但是印度较长的季节性降雨为塔尔沙漠中的蝗虫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繁殖条件。
 
  印度受蝗灾的影响
 
  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同位于西南亚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确定为蝗虫群的三个爆发点之一。另外两个包括非洲之角和红海地区。
 
  据报告统计,在印度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受影响的1,68,548公顷耕地中,有88%的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受损的大部分农作物是小麦,其次是芥末,油料籽和小茴香。
 
  历经数月时间,印度当局目前已经控制了局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值得担心的是,这极有可能只是第一代春蝗结束,后续随着季风的来临,局势可能会再次恶化,可能因此带来更大的灾难。
 
  印度再次热议:反对全面禁用敌敌畏
 
  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敌敌畏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磷酸盐杀虫剂,用于农业、园艺、生物安全和公共安全行业以及在家庭环境下防治多种害虫。一次喷洒即可杀死蝗虫。
 
  但是,敌敌畏被发现可对人体和环境中的生物产生严重的急性、慢性和全身健康问题,一直遭到食品安全主义者的反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已经对敌敌畏进行监管审查。这些审查导致禁止敌敌畏的某些应用及引入急需的风险降低措施。在欧洲,所有在植物保护中应用的敌敌畏已从行业撤出并逐步淘汰。
 
  印度Anupam Verma委员会对66种已经在其他国家禁用的农药进行评估,发现包括敌敌畏在内的18种农药对人类和动物构成风险。随即,印度农业和农民福利部于2018年8月发布一项农药禁令,涉及这18种农药的禁用:
 
  -  12种(苯菌灵、甲萘威、二嗪磷、氯苯嘧啶醇、倍硫磷、利谷隆、甲氧基乙基氯化汞、甲基对硫磷、氰化钠、甲基乙拌磷、十三吗啉、氟乐灵)的禁用立即生效,上述农药于禁用令发布当日起禁止登记、进口、生产、制剂生产、运输和销售。
 
  -  6种(敌敌畏、甲草胺、甲拌磷、磷胺、三唑磷、敌百虫)将于2020年12月31日起禁用。禁止颁发生产批准证书;从2019年1月开始禁止敌敌畏的进口、生产和制剂生产。
 
  也就是说,印度政府已完全禁止敌敌畏的新注册。进口和本地制造禁令也于2019年1月生效,全面禁令将于2020年12月31日实施。农药的现有库存必须安全处置。从2020年12月31日起,将禁止使用杀虫剂敌敌畏来有效解决蝗虫造成的威胁。
 
  敌敌畏的禁令一出,印度农化公司纷纷表示对该禁令不赞成、不满意。此次蝗虫群大肆袭来,反对全面禁用敌敌畏的呼声再次响起:面临大规模蝗虫袭击,少了敌敌畏这个有利武器,农民将面临更多困难,印度的粮食安全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UPL首席运营官Sagar Kasushik表示:“蝗虫和草地贪夜蛾这类具有较强入侵性和迁徙性的害虫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再加上气候变化的因素,会使那些可能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的昆虫和真菌复活。DDVP在防止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DDVP对蝗虫群具有快速的击倒作用,是一种可以快速降低成年蝗虫数量的产品。每天延迟控制害虫会严重破坏小麦,芥末和小茴香等农作物。这样的延误除了粮食安全问题外,还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应被全面禁止。”
 
  Kasushik还指出:“政府的计划已推荐了诸如毒死蜱等替代品。但是,蝗虫可能不会每年发生,因此很难对替代化学品进行计划内的试验。”
 
  拉贾斯坦邦Sri Ganganagar地区的农民Ramdayal Chapola说,“如果政府这次没有将DDVP喷洒在农作物上,他可能在12月份就已经失去60英亩所有的芥末和扁豆。喷洒了DDVP,作物损失控制在大约30%。这些作物原计划于4月收获。”
 
  来自古吉拉特邦Banaskantha地区Koda村的小麦农民Karsanbhai Nai也有类似的经历可供分享。如果蝗虫袭击持续两天以上,他的24英亩作物将被全部销毁。由于喷洒了DDVP,他的田地遭受的伤害降到最小。
 
  印度一家中型农药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认为,联合农业部经常对禁止某些化学品做出非理性的决定,“农业部的一些禁令仅仅是因为欧盟已经淘汰或禁止了某些化学药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政府需要遵循它。政府的决定必须基于实地观察和严格的安全测试。”
 
  如若全面禁用DDVP,治蝗用药如何选
 
  面对千亿级别的蝗虫群,传统的人工捕捉等物理防治方法自然是行不通的。“牧鸭治蝗”也受到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限制,所以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通用的主要手段。
 
  由于蝗灾的特殊属性,较理想的方法是在虫卵阶段予以除杀,这包括使用杀虫诱饵并在蜂群及其繁殖地上喷洒杀虫剂。尽管无法完全消除蝗虫袭击,但可以通过破坏虫群造成的卵团来减轻其严重程度。
 
  目前可用于防治蝗虫的农药主要有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有机磷类农药(如马拉硫磷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如卡死克等)以及混配的农药(如快杀灵等)等。烟碱类农药效果相对一般,植物提取物和白僵菌类产品起效较慢,不能达到立竿见影。对于普通蝗虫防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蝗灾的防治则会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还有许多产品是没有登记在蝗虫上面但是对防治蝗虫有很好效果的,如毒死蜱,氟虫腈,阿维菌素,吡虫啉等。
 
  治蝗还需要大型喷雾器、无人机之类的设备以及完善的预警监控系统,而这些设备在印度仍然不容易获得。
 
  印度当局除了准备大量杀虫剂,还在全力筹备无人机和喷雾器等设备,以应对蝗虫群可能发动的再次袭击。印度当局还通过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下属的永久蝗虫预警和控制系统监视蝗虫群。该系统于1939年建立,可监控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沙漠地区的蝗虫情况。它的总部设在焦特布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位于比卡内尔的蝗虫实地调查站。
 
  蝗灾对农化行业的影响
 
  印巴两国也因这次蝗灾搁置争议,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举行了5次会议,彼此之间也基本没有分歧,共商良策以应对共同的敌人--致命的沙漠蝗虫。据了解,巴基斯坦可能会绕过邻国之间的贸易禁令,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进口杀虫剂,以应对今夏可能发生的蝗虫袭击。
 
  有分析人士表示,蝗灾对农化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杀灭蝗虫会直接带动杀虫剂的需求增长,二是粮食供应缺口会带动农作物价格回升,进而拉升农药的销量以及价格。
 
  值得庆幸的是,此轮蝗灾没有经过世界粮食主产区,尚不会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目前,受灾地区粮食产量占比低于10%。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非洲作物种植占比相对较低,农作物主要集中在北美、南美、中国等地。以玉米为例,2019年美国、巴西、中国三国产量合计全球占比63%,非洲地区为7%左右。
 
  尽管目前受灾区域全球占比不高,然而粮食消费刚性,价格敏感性高,未来不排除价格大幅上涨可能。德银研究表明,农作物产品价格与农药的销量以及销售价格的变动存在明显相关性。通常,农作物产品价格上涨会推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对农药的需求。目前蝗灾逐步向南亚发展,后续需要关注受灾情况。
 
  分析人士认为蝗灾对于杀虫剂需求边际上有一定拉动,然而具体幅度较难判断,需要持续跟踪。
 
关键词: 敌敌畏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3/06/5861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