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各大超市发现,部分速冻产品出现“空柜”现象。随着产品热销,各大厂商出现缺货、断货现象。为缓解供需矛盾,政府、企业与行业都在积极想方设法保产稳供。事实上,除了速冻产品供不应求,方便面、自热食品、螺蛳粉等“宅家”食品都备受追捧。业内人士表示,疫情下,快消食品赛道中的各大选手纷纷发力,但谁能延续疫情期间的火热,还有待观察。
偶尔有断货
“春节之后,速冻食品特别是速冻饺子经常会有顾客大批量抢购的情况。”北京市物美超市蒲黄榆店销售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事实上,疫情暴发以来,速冻食品销量陡增,据思念食品统计,其销量增长超过往年同期20倍之多,甚至连大卖场的需求量也较往年同期增加了80%。
由于居家防疫使得消费模式改变,进而刺激了速冻食品市场需求增长,部分超市偶尔出现断货现象。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几家大型超市后发现,这些大型超市基本可保证供应速冻食品,但速冻食品种类不够齐全,有时会出现断货现象。部分商品在上午时段基本供应充足,下午或晚上时段又会出现断货现象。
除了线下超市供货紧张,线上电商也出现速冻食品供应不足。在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搜索速冻食品时显示货源充足,但当选择目的地为北京时,则显示部分产品已售罄。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盒马、每日优鲜等生鲜平台下单时发现,部分速冻食品显示“今日售完”。截至目前,三全食品天猫官方旗舰店,多款水饺产品出现部分地区售罄的现象;安井食品天猫官方旗舰店在售米面速冻产品也纷纷打出了“预售”标记。
“速冻食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烹饪上的方便性。疫情期间,居家消费旺盛,在烹饪食材相对比较贫乏的情况下,速冻食品自然成了刚需性品类,由此推动该产品整体的销售火爆,无论线上到线下,都是一包难求。”中国食品产品分析师朱丹蓬称,这也只是特殊时期一个阶段性的表现,疫情过后情况将有所好转。
产能在恢复
“由于疫情期间存在员工返岗难、上游原材料工厂生产不足、物流配送不畅、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使企业的产能恢复受到影响,进而加剧了产品供应失衡的局面。”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据了解,目前思念食品全国五大生产基地已有21条生产线开工,日产能1100吨左右,但仅为往常的40%,无法满足节后突然爆发的市场需求。安井食品各地工厂自2月15日起陆续复工,目前产能仅恢复2/3左右,工人也未100%返岗。
朱丹蓬表示,因为复产复工是一个链条式的,单独某个企业复产复工不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复产复工,整个供应链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上游企业的复工率也影响着速冻食品的产能恢复。以思念食品为例,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现有产能要求下,原材料供应可以基本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但在河南信阳、南阳等地,尚有1/3的包材企业没有复工。
为缓解速冻食品行业供需矛盾,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在设法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增加产能。之前,河南省商务厅向思念食品、万邦物流等17家河南商贸流通企业、食品企业发放首批共计2000张B级通行证,用于10大类生活必需品运输,持证企业的车辆在河南省内“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绿色通道通行”,解决了当前的运输难题。
海欣食品方面表示,截至目前所有生产基地均已复工,成品产能恢复率超过80%。安井食品曾表示,2月中旬公司旗下工厂陆续复工生产,目前公司六大基地已经同时在生产。
谁赢到最后
在宋清辉看来,因疫情影响,到家业务、社区生鲜等为速冻行业带来新的购买渠道,也扩大了新消费群体的增长。凭借产品本身的便利性与美味度,将进一步提升用户教育程度,提高家庭渗透率。
除了速冻食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线下商超还是电商平台,方便面、螺蛳粉、自热火锅、即食煲仔饭等半成品速食也受到“宅家”消费者的广泛追捧。“速食行业在偏好提升情况下,有望迎来赛道扩张的红利期。”宋清辉表示。
那么,速食行业下面诸多细分赛道上的选手,谁会跑出最佳战绩?淘宝数据显示,1月20日-2月2日期间,自热方便食品在热销产品中排名第二,自热米饭的销售同比增长高达257.09%,甚至超过方便面平均133.34%的增长。突然迎来销量爆增,除了线下商超、便利店等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以外,淘宝、京东等线上渠道也都出现断货的现象。
业内人士指出,自热方便食品需求爆发带来的不仅是短期效益,更是品类长期增长的契机。这轮爆发扩大了自热方便食品的受众规模,迅速打开了全国消费者对自热方便食品的认知;同时,自热方便食品更深入地渗透到了消费者生活之中,助推其从网红爆款到日常消费品的属性转变。
北京商报记者在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上搜索发现,在多家螺蛳粉旗舰店中,螺蛳粉产品均处于预售状态。业内人士表示,螺蛳粉热卖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宅家”需求旺盛,一方面螺蛳粉相比方便面味道更好、产品更健康;另一方面因疫情影响工厂产能跟不上,物流也相对滞后,导致供不应求。
朱丹蓬认为,这些疫情期间的“舌尖美味明星”,谁能借助疫情积攒的好口碑、高人气,疫后继续在食品食材、口味特色、消费场景延伸上做精做优,实现研发成本、商品价格、特色口味融合统一,谁就能触达更大众的消费群体、提高消费频次,有望成为终极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