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顾振华会长以“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治理”为主题,通过“沃尔玛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平台,在“我要测”直播间与近300位行业人士在线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顾振华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曾任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在当天的讲座中,顾振华从监管者角度就“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应急措施的常态化”和“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等角度与行业人士分享他的看法与见解。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
中国能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国内基本阻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顾振华认为我们有一整套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食品安全法》对应急事故的预案有明确的要求。作为一个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该根据国家预案的要求来制定预案,承担起法律所赋予企业应该承担的主体责任。同时,食品企业还要满足市场供应。食品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与准则,安全复工复产。
顾振华还强调,要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
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刻,全国人大专门出台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的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从保护我们公共安全的角度,为消除重大的隐患,我们要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国家《食品安全法》已有明确的规定,作为肉类食品已设置了基本要求。
应急措施的常态化
这一次应对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建立了非常好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怎么使这些措施能够常态化?
顾振华强调了围绕传染源的控制。实际上在食品安全上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于从业人员的管理,最早《食品安全卫生条例》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健康证的制度。
疫情期间,特别强调的还有戴口罩、勤洗手;消毒、烧熟煮透;用餐的分餐制、公筷、公勺等,这些都是切断传播途径很好的方法,这对食品安全是非常有好处的。
顾振华认为,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控过程后,实际上建立起来了一些好的习惯,要把它坚持下来,绝对不能好伤疤忘了疼。不单单对食品经营人员,包括一般的老百姓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这次新冠肺炎在不同的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比如推出了很多的指南,包括为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疫情期间怎么开展食品生产经营的一些指南、餐饮的指南等等,都充分体了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食品安全法》提出的食品安全四项基本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这就是体现出了我们的治理。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最严的标准,最严的监管,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也充分体现了治理的理念。
新冠病毒不会通过食品传播 分餐、公筷措施要推广
对于在线观众提出的“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食品传播?”的问题,顾振华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系列证据都证明,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不是通过食品。当然食品可以作为一种短时间内接触传播的载体,但这并不是主要的。而且,我们食品生产加工的过程完全可以把新冠病毒杀灭,不会造成通过食品传播。
也有在线观众对戴口罩和分餐、公筷措施是否会常态化提出了疑问。顾振华认为,这次新冠肺炎中有一些好的措施或习惯要延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路上的流动人员,基本上都戴口罩。顾振华相信这能够逐步养成习惯。尤其是食品行业,戴口罩一定要坚持,这实际上在我们的食品安全事故中有教训。如果你不戴口罩造成了食品污染,最后有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事件。
经历此次疫情以后,大家也要逐步养成分餐制的习惯。中国饭店协会以及一些地方,都在开始制定团体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把分餐制、公筷、公勺做出了一些标准化的规定,顾振华希望这些规定能够通过这次事件得以落实。这项工作不仅需要餐饮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的服务,也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要利用这次契机把这些良好的措施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