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5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开始出现推广“分餐制”的动向,具体是指,将菜肴提前分配至各人小碟内,或者使用公筷。中国人通常是直接用自己的筷子从大盘中夹取食物,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人们开始注意到这种用餐方式存在导致传染病蔓延的风险。历史悠久的“大盘(菜)文化”会发生变化吗?
据日本《朝日新闻》5月14日报道,鉴于北京市内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一家中餐馆4月上旬恢复营业。服务员给两位顾客提供了三双筷子,说道:“其中一双是公筷,请不要直接拿自己筷子夹菜。”
这家餐馆自恢复营业起一直对所有顾客提供公筷。店员说:“如果客人有要求,我们可以提前将菜盛放在小碟内分别提供给各位。这是因为疫情才采取的措施,不过我们希望今后继续沿用这一做法。”
报道称,在中国,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家里,人们通常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夹取盛放在大盘子里的菜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一用餐习惯可能是导致感染扩大的一个原因。据中国政府统计,国内约80%的聚集性感染发生在家庭内部。这一数据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想法。
中国饭店协会等业界团体呼吁会员单位实行分餐制,提议“事先将菜肴分别盛放至小碟内”“为客人准备公筷”。为了跟普通筷子区别开来,协会还建议在公筷上刻文字说明。
上海市和山东省等多地政府也要求餐饮店实行分餐制。据新华社报道,广西北海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实地走访引导会员单位落实“公筷行动”,连续3次抽查均100%配备公筷公勺的餐饮机构,将被评为“文明之星”并得到适当奖励。
中国媒体也积极推广“公筷行动”。新华社4月报道称,分餐能避免疾病通过餐具传播,也方便各取所需、合理搭配营养,以及减少浪费。推广分餐制,不仅可以保卫“舌尖安全”,还可引领就餐新风尚。也有中国媒体指出,从《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记录清晰可见分餐制在中国历史悠久。
不过,中国其实不是第一次提倡分餐。此前一直有人指出合餐存在卫生风险。尽管如此,分餐制也一直没普及开来。
据中国媒体报道,早在1910年,鼠疫在中国肆虐时,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就提倡分餐制。1983年5月肝炎持续流行之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长期以来,在许多家庭、饭店或招待所里,采取的都是团团围坐、菜肴居中、各自伸筷、同食一盘的集餐方式。从卫生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是一种不良的吃饭习惯,必须加以改革。
据日媒介绍,2002年至2003年非典流行之际,中国也广泛呼吁实行分餐制。中国饭店协会当时也与这次一样,通知会员单位使用小碟盛放菜肴和向客人提供公筷。
不过,一旦疫情平息,人们又恢复老样子。中国饭店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十多年来在宴会上提供公筷的情况比较多见,但受传统习惯影响,分餐制还是没有充分普及。”
家庭也是同样情况。《生命时报》今年3月在网上对约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人表示支持使用公筷,但回答在家里使用公筷的受访者占比不到4%。
报道称,为什么中国人不接受分餐制呢?中国媒体指出两个主要原因。其一,饭店的想法是,将菜肴盛放在多个小碟内更费工夫,需要清洗的碗碟和筷子数量增加。其二,多数中国人认为,大家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显示关系亲密无间。
4月下旬,北京市内一家卤煮店热闹非凡。大多数客人都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夹菜。一位曾在日本留学的30多岁男子表示:“在日本,人们一起泡澡,显示坦诚相见的关系。在中国,人们认为把筷子伸到同一个盘子里夹菜,也是表示关系亲密。分餐制可以确保卫生,但让人感觉比较见外。”
点击查看《公勺公筷 分餐制 让我们行动起来》科普动漫
点击查看《公勺公筷 分餐制 让我们行动起来》科普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