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轻食下架 瑞幸求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7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366    评论:0
导读

瑞幸复牌后经历了连续3天的下跌,5月26日开盘后,截至记者发稿,股价暴涨60%,市值反弹到5.8亿美元。瑞幸的涨幅略显蹊跷,数字背后挥之不去的仍是退市的阴影,其造假事件的连锁反应也还在继续。

  瑞幸复牌后经历了连续3天的下跌,5月26日开盘后,截至记者发稿,股价暴涨60%,市值反弹到5.8亿美元。瑞幸的涨幅略显蹊跷,数字背后挥之不去的仍是退市的阴影,其造假事件的连锁反应也还在继续。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曾作为品牌竞争优势的部分轻食产品已经在瑞幸咖啡App平台上消失,如肉卷、三明治、沙拉等已悄然下架。关店、原有产品下架、裁员,一系列动作,虽被瑞幸称为“正常调整”,却显露出极强的求生欲。

  消失的三明治

  曾在瑞幸咖啡轻食列表的产品目前均已下架。北京商报记者在瑞幸咖啡App发现,在“健康轻食”一栏,以往的肉卷、沙拉、三明治等产品均未在列表中,现有的大多数产品均为烘焙类产品。瑞幸曾经自诩为“王牌”之一的产品正在发生变化。

  2018年8月,瑞幸曾专门为其轻食产品召开发布会。当时其声称,瑞幸不生产任何轻食,上线的轻食产品是与英国生鲜食品公司百卡弗、美国百麦、中粮集团三大轻食供应商合作。其中,百卡弗同时也是星巴克沙拉、卷类和三明治的最大供应商。而瑞幸轻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是价格和供应商。“瑞幸轻食的优势在于同款的产品、同样的供应商、低于友商5折的价格。”当时还是瑞幸联合创始人的郭瑾一在答记者问时强调。

  在造假事件之后,瑞幸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引人关注,当时的联合创始人成为瑞幸的代理CEO,如今这些极具优势的轻食产品线也已悄然不见。有观点认为,这也是因造假事件导致供应商撤出所致。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瑞幸公司,对方并不认可瑞幸产品线收缩的说法,并表示,瑞幸此举是产品的“正常调整”。

  “瑞幸轻食产品线的调整主要是基于消费行为进行的正常调整。截至目前,瑞幸新产品陆续上市中,近期就有7款早餐新品、日式早餐蛋和都乐甜玉米粒等产品陆续在全国门店上市。和2019年1月相比,产品类型较之前新增吐司品类、软欧品类、贝果品类、大福品类。”该负责人说。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瑞幸确实上新了吐司、欧包、贝果等产品,价格上依旧保持着“瑞幸”风格。不过,从产品品类来看,与此前轻食产品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多次“调整”

  按照瑞幸的官方回复,关店是正常调整,原有产品下架是正常调整,裁员仍然是正常调整。而其先后一系列动作,又似乎表现着极强的“求生欲”。

  日前,有消息称瑞幸咖啡即将展开裁员,各部门裁员率最低50%,最高90%,赔偿为工作年资加一个月薪金。被裁人员为厦门总部员工,主要以研发人员为主。

  对于裁员一事,瑞幸咖啡予以否认。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公司业务战略调整,个别部门涉及人员的转岗和优化,一些员工离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对于离职员工,瑞幸咖啡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与职工充分沟通协商,并给予经济补偿。

  可以看到,瑞幸以往的扩张策略也发生了改变。有报道称,瑞幸咖啡在北京市场开始收缩门店,预计关店80家。

  对此,瑞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疫情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瑞幸咖啡确实在进行正常的门店优化,对个别效益不好或客户覆盖重合的门店进行“关停并转”,同时持续新开门店,这也是公司门店战略调整的方向。

  在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看来,瑞幸即使不出现财务造假事件,从品牌初创期至今进行产品线调整和门店优化也属正常。但是,从瑞幸目前上新的轻食品类来看,欧包、贝果等产品是当下相对流行的轻食品种,并且相对而言毛利会更高一些,目前来看对于轻食的调整还比较积极。

  铺路投资者?

  在瑞幸造假事件发生后,多方仍在等候最后的结局。但目前在业内出现了“破产”“退市”“接盘”这几个不同的预判。潜在的投资人,也许已经在接触了。

  在浦干院经济学博士后刘安看来,如果瑞幸退市,公司理论上当然可以继续存续,但面临巨额处罚和赔偿的风险,整个公司恐怕最终难逃破产清算或重整的命运,而且重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瑞幸日后发展不容乐观,很有可能寻求一个“接盘侠”,也可能更换新品牌,但这一系列都基于造假宣判尘埃落定。

  “目前应该有潜在投资人在和瑞幸接触”,王振东进一步判断,但是考虑到潜在的诉讼和赔偿风险,预计这个过程中瑞幸必须证明自己的运营能力和品牌价值,才能更有利于投资人的进入。对于债权人来说,瑞幸的持续运营显然也比直接破产更有利。
 
关键词: 事件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5/27/6592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