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出台促进海洋与渔业持续发展10条措施,助力渔业企业发展;浙江省实施渔业企业缓缴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等政策并加快渔业补贴资金发放速度;山东省出台10条措施,推动涉海企业复工复产和海洋经济发展;天津市出台支持渔业发展相关补助政策,丰富水产品市场供给……时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前提下,我国沿海省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力度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各涉海企业干劲正足,为蓝色产业的腾飞“加把劲儿”。
措施给力 为海洋渔业发展护航
在疫情防控期间,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有关管理部门纷纷出台政策“礼包”,为海洋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山东省出台10条措施,统筹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用海手续审批等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帮助渔业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省实施渔业企业缓缴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等政策并加快渔业补贴资金发放速度,建立了包含599家企业的全省水产企业保供名录,借力媒体渠道,促进产销对接。
天津市出台政策,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设备维护、远洋渔业企业运回自捕水产品。
加大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产业项目扶持力度、优化政务服务工作、加大渔业渔民风险保障力度……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出台促进海洋与渔业持续发展10条措施,帮助渔业企业渡过难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全力做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增长。在缓解涉海企业资金压力方面,提出沿海三市要法用海罚款的企业,可向当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适当分期加强对海域使用权市场的研判,对受疫情影响不能如期缴纳违法用海罚款的企业,可向当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适当分期或延期缴纳。
如今,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购销两旺,该省海洋捕捞业正逐步恢复;国网滨州供电公司按阶段性降低工商企业成本的优惠政策,为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16户养殖企业减少电费支出9000余元……在各项措施的带动下,海洋渔业的发展被按下了“快进键”。
暖心服务 帮助企业解燃眉之急
特殊时期,海洋渔业面临着许多难题,如何解决迫在眉睫。
用工难,怎么办?山东省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同130多家涉海企业进行电话沟通,依托青岛人才网等线上渠道,发布招聘岗位信息近400个,解决了企业复产用工的燃眉之急。
资金周转难,怎么办?在浙江,国家税务总局象山县税务局为水产加工冷冻企业送上税收优惠政策,为恢复渔业生产消除障碍。象山汇丰水产冷冻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平康说,公司2月销售额近35万元,享受了近7000元的税收优惠,对纳税人来说是“看得见的利润”。
研发难,怎么办?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近日赴福建晋江,对接企业开展调研。在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协助下,走访了包括晋江龙头企业集瀚海洋科技、海顺渔业、力绿食品在内的19家涉海企业,了解企业生产与经营需求、新产品与生产线开发布局规划等,帮助企业策划“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项目,促成双方产业研发项目合作。
防控难,怎么办?针对渔船渔民数量多、分布广,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等现状,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洋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码头、企业、渔船,向船主、渔民宣传相关政策。为确保渔船尽早出海生产作业,北海市将审批关口前移,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主动联系生产渔船,指导协助渔船完善申报材料,第一时间审批并报送自治区渔业安全应急中心备案。如今,北海市102家海洋养殖捕捞企业经营正常。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利用云视频为广大水产养殖户给出了生产管理建议和操作规范。通过视频会诊系统,养殖户和企业可进行在线视频技术咨询。
销售难,怎么办?疫情期间,正值工厂化养殖的对虾出产旺季。据了解,山东省东营市春兴、华春、黄三角等地企业对虾养殖水体达12万立方米,日产量约3000公斤。然而受交通管控影响,有关企业饲料不足、鱼虾滞销等问题出现苗头。在渔业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很多企业顺利渡过难关。以黄三角为例,第一批对虾产出11万公斤,全部销售完毕,实现销售收入550万元。
垦利区东营润东养殖场近段时间利用微商、当地商超等渠道销售应对疫情影响,6天内销售出2.5万公斤南美白对虾,缓解了企业的生产压力。
福建省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近日组织“稳产保供”活动,帮扶渔民销售因疫情滞销的鲍鱼。仅一天时间,多个社区就售出鲍鱼共计500公斤,几个酒店共预定了3吨鲍鱼,“滞销”变成“直销”。同时,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已联系省市新闻媒体,发布滞销水产品信息,为水产养殖企业畅通销售渠道。
此外,福建省晋江市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日前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卖起了鲍鱼,网友直呼“看饿了”。据统计,2个多小时的直播,共吸引了超3.5万名网友围观,有效提升了晋江“围头鲍鱼”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