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吃得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持续加大食品监督抽检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但是,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数量众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要对其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候就需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来帮忙了。
什么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的行为。食品快检理化检验方法一般在两个小时内能够出结果;微生物检验方法与常规实验室方法相比,能够缩短1/2或1/3时间。如果方法能够应用于现场,在30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即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国内外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化学比色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免疫学分析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等,可进行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等项目的检测。
食品快检的优点
所谓快检,其特点当然是“快”,也就是快速、简单、灵敏。
与常规检测的检测周期动辄需要3~5天相比,采用快速检测方法通常在2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检测,而且仅需简单的快检仪器和试剂进行现场测试,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不高。比如在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采用传统的抽检方法送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等检测结果出具时,有问题的产品可能早就销声匿迹了,后续的追溯和调查更是无从谈起。而且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纷繁芜杂,依赖传统检测方法实现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在经济成本上也不堪重负。采用现场快速检验方法进行大量的筛检,及时发现可疑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加大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食品快检的问题
既然快检有这么多优点,是不是说传统检测方法要退避三舍、主动让贤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还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一方面,快检方法的前处理比较简单,导致待测样品提取纯度不高,基体干扰较大,往往存在所谓的“假阳性”问题,需要利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确证。另一方面,我国缺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阻碍了快检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另外,食品安全快检行业缺乏行业规范和自律,恶性竞争严重,创新投入不足,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也成为快检技术进一步应用的障碍。
快速检测的未来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版)已经赋予了食品快速检测的法律地位。2019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关于规范使用食品快速检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政策上规范食品快检工作。在技术层面上,2017年,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并陆续征集和发布了一系列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逐步完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的技术标准,从而为进一步扫清制约快检行业发展和应用的障碍提供了条件。
(作者单位: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