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抱京津,区位独特,兼有海滨、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发展饲草业生产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河北省坚持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依托养殖企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实施“粮改饲”有效途径,引导农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以张家口市塞北区、察北区,承德市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等北方农牧交错带及保定市整市推进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调动农民主动发展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苜蓿和豆类等优质饲草料种植的积极性,先后有3个市列为试点市、36个县列为试点县,累计落实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719.38万亩,完成全株玉米及优质牧草青贮1896.34万吨,整市推进规模进一步扩大,取得良好效果。“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种养两个环节双赢,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种养结构调整,促进奶业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政策扶持 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为了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河北省坚持种养结合、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草食畜种、存栏量及规模化程度,按照“为养而种、以养带种”的思路,合理确定饲草料品种及种植面积,实现草畜配套、就近转化。坚持整市、整县推进。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消费市场等因素,优先支持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实行整县推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整市推进工作;坚持规模种植。把流转土地自种、合同订单生产等种养一体化的组织方式作为优先支持方向,鼓励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饲草料种植。
河北省委、省政府每年都要把“粮改饲”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并明确目标任务。为做好“粮改饲”试点工作,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粮改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省“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把“粮改饲”工作纳入省农业农村厅重点工作之一;实行评审立项,建立项目储备库。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国家资金尚未到达省级时,河北省每年提前开展“粮改饲”试点市、县申报工作,组织评审专家组进行专家评议,按评审情况排序入库,最终确定试点市和试点县(市、区),保证资金下拨的时效性和计划任务的准确性;及早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召开会议强力推动。每年年初,省农业农村厅将细化后的“粮改饲”任务计划和绩效考核目标分解到各市和试点县,并组织召开会议宣传发动;
及时印发方案,明确项目要求。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印发《河北省“粮改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报上级备案,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试点范围、支持对象、支持环节、补助标准、补助方式、实施程序、工作要求等。各试点市、县按照省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级实施方案并报同级政府审批后实施。
聚焦资金效益 推动项目创新
河北省有62个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重。作为产业扶贫一部分,“粮改饲”试点资金分配每年向贫困县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倾斜,在土地流转、青贮料的收购、养殖用工等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带动农户脱贫。
为缓解养殖户收贮资金压力,省级实施方案中明确试点收贮补贴资金到达财政后,财政部门可以凭收储户订单收购合同协议先期拨付部分资金。同时,继续完善金融政策,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协作,积极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激励金融资金参与“粮改饲”,建立信贷担保体系、“青贮贷”等,有效缓解了收贮主体收贮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和周转资金不足的矛盾。
河北省以补助资金受益对象为节点,沿着饲草料种植面积、生产方式、产量、效益和养殖使用效果这条主线,明确信息员,实施精准统计,确保数据准确。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各级农、财部门印发的资金管理办法,合理确定补贴对象、标准、补助方式,严防资金失控、任务落空,聚焦资金效益,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政策有效落实。
强化技术支撑,积极开展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牧草与饲料作物品种引种试验、青贮饲料加工质量安全控制、草食家畜科学饲喂等技术应用示范和相关技术推广、培训、宣传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河北省草业创新团队在“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保障河北省“粮改饲”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
在“粮改饲”试点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各试点县总结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以推动项目创新。推行循环养殖。宁晋县、固安县、围场县等通过干湿分离、制作沼气等多种方式实现粪污发酵还田,形成可持续的循环发展模式,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引入第三方资产评估机制。滦县、鹿泉等地以政府采购方式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项目单位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由第三方评估公司按照“一个指标、一把尺子”的要求,对全县申报的全株青贮收贮企业进行现场斟验,包括青贮池个数、容积、奶(肉)牛存栏数等,对符合方案要求的项目单位在本辖区乡镇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项目承担单位;整合资金。承德市围场县整合农业项目的圈舍补贴、青贮窖补贴、储草棚补贴、农机补贴、草牧业试点项目、农业保险、旱作农业地膜补贴等多项资金向“粮改饲”项目核心区倾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种养收益提高 生态效益良好
据介绍,通过“粮改饲”项目的实施,试点地区规模养殖场全部建成自有或合同流转订购的青贮饲料种植基地,奶牛场泌乳牛100%饲喂全株玉米青贮,肉牛、肉羊养殖开始向全株青贮饲喂转变。奶牛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日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提升奶品质,公斤奶成本可以下降5.6%,控制在1.95元左右。显著提高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肉牛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饲喂成本,肉牛可提前约30天出栏,降低饲喂成本16.7%;肉羊降低饲喂成本40元左右。
饲草料种植减少种植工作环节,减轻人员劳动强度,缩短种植周期,可明显增加种植收益,同时减轻了玉米籽粒的收储压力,避免在籽粒玉米储存过程中产生发霉、遭鼠害等造成的损失。青贮玉米种植户比种植籽粒玉米每亩增收150-200元,种植效益提高17%-23%以上。
全株青贮收贮对象由过去单一的奶牛养殖场逐步向肉牛、肉羊及专业化收贮组织转变,使得收贮对象更加均衡。试点区域肉牛、肉羊养殖场青贮量已经占据全部青贮量的30%,其中隆化县一半以上的肉牛养殖转向了饲喂全株青贮。
为减少污染,凸显生态效益,河北省积极整合各种政策,推广适宜的发展模式。宁晋县盛和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的秸秆饲喂-粪污生产沼气-沼渣还田;固安县采取的秸秆饲喂-粪污固液分离-发酵还田等可持续循环发展模式,在当地均起到示范作用。秸秆“过腹还田”转化为畜产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为改善京津冀大气条件、建设美丽河北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