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中俄深化大豆合作发展规划签署后首批4400多吨俄罗斯大豆运达江苏南通,开启中俄大豆纵深合作崭新篇章。一年多来,伴随频频利好,资本闻风驱动,央企国企中小企业迅速抢滩,抢占市场先机。
借助绿博会和大米节平台,17日,第二届中俄大豆贸易与投资对接会暨中俄农业金融保险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在当前的国际粮食贸易背景下,本次会议透露一个明显信号:中俄两国大豆合作优势互补,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370万吨 供需两端释放强烈合作信号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唐启军分析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进口依赖度接近9成,全球60%的大豆都流向了中国。在中国进口9000万吨左右的大豆中,自俄罗斯进口量不足100万吨,占比不足1%。可见潜力巨大。
近两年,我国放开了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向俄罗斯大豆敞开了市场大门,大豆贸易成为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主题。一组不断增长的数字能够显示中俄大豆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我国自俄罗斯进口大豆87.12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进口量为73.25万吨,今年1至8月进口大豆49万吨,同比增长9%;自俄进口大豆油22万吨,同比增长2.4%。
两国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市场的旺盛需求促进了贸易发展向好。
2019年6月,中俄共同签署了关于深化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就扩大大豆贸易,深化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科研等全产业链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并提出力争到2024年自俄进口大豆370万吨的目标。
两国加强大豆业界的互利双赢合作,不仅有利于满足中国的消费需求,同时有利于促进俄罗斯大豆产业发展。
“农业部将进一步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更便利的条件,为我们的大豆合作提供基础。”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农工联合体产品出口发展司司长切库绍夫·罗曼·安德烈耶维奇视频连线说。
“我们主要种植和加工非转基因大豆,用于安全绿色食品,对饲料的生产也有很大的助力。我们非常愿意和中国的伙伴紧密合作,增加生产和加工大豆产品的总量。”合作同时促进了俄罗斯大豆产业的发展,来自俄罗斯油脂联盟的资料显示,最近5年,俄罗斯整个大豆的种植数量翻了八九倍之多,产量从原来的100万吨已经上升到400万吨,大豆产品主要出口国就是中国。
跨境联动 中俄农业贸易的黑龙江担当
伴随国际粮源采购多元化战略的形成,中俄农产品贸易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对俄合作大省,黑龙江也在努力打通对俄粮食贸易通道,加强与俄罗斯绿色有机农产品跨境联动。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在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的企业已达120余家,总投资额为7亿多美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其中80%以上是种植大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黑龙江对俄农业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过去的蔬菜种植转向以种植大豆为主,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辅的粮食种植结构。并由粮食作物种植转向生猪、牛肉等禽类养殖、粮食加工、饲料加工、仓储物流及农产品批发建设等多个领域延伸。
纵观全省,黑龙江对俄农业合作势头正旺,对俄境外农业合作规模化发展,全省在俄农业企业187家,在俄建设农业型合作园区7家,累计获得境外农业耕地面积1400多万亩,2019年种植面积达990多万亩。随着境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仓储物流运输等多领域延伸,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增加的对外粮食回运数量,弥补了市场空缺。
破解难题 中俄大豆深度合作走向纵深
与会专家提出,中俄大豆贸易合作当下还面临诸多难题:中方技术和管理人员“过境难”、两国种子农药登记注册无法互认、中资企业难以享受俄农业补贴、口岸仓储物流设施不完善、出境货物通关效率低等等。
中俄大豆贸易量距离两国设定的370万吨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面对问题和挑战,两国有关部门正密切协作,力促大豆合作深入发展。
第二届中俄大豆贸易与投资对接会暨中俄农业金融保险研讨会透露出一系列利好信息:
今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中俄大豆工作组会议,两国农业部门围绕大豆品种登记、技术合作、检疫通关、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等具体问题进行磋商,达成多项共识。
目前双方积极开展大豆省州结对子工作,初步确定黑龙江-广东-滨海边疆区、黑龙江-犹太自治州、黑龙江-阿穆尔州、山东-犹太自治州四对大豆重点省州开展结对子合作,促进业界对接和全产业链合作;
继续加强种植育种等农业基础合作,提高农产品种植面积、产能和品质。目前中国9个大豆品种已经出口俄罗斯并在远东试种,迈出了中国良种在俄商业种植推广的第一步;
针对当前对俄合作企业大多资金有限、融资不易,农业投资项目保险难的问题,金融机构正在通过设立对俄农业合作专项基金、融资担保公司等,探索专门解决方案;
通过支持企业建设境外仓储物流渠道,促进农产品回运渠道畅通,创新措施提升农产品进口的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