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最新科研成果为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稻田镉提供新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2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浏览次数:701    评论:0
导读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科学Top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IF=4.872)在线发表四川农业大学水产专业最新研究成果“Increasement of C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rice stubble from being alive until death in a modified rice-fish system”(改良稻渔系统中稻茬从生到死过程中对镉吸附能力大幅提高)。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科学Top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IF=4.872)在线发表四川农业大学水产专业最新研究成果“Increasement of C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rice stubble from being alive until death in a modified rice-fish system”(改良稻渔系统中稻茬从生到死过程中对镉吸附能力大幅提高)。四川省特聘专家、动科学院水产系罗伟博士和2019届硕士张宁为论文第一作者,杜宗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植物修复被认为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在理想情况下,用于此目的植物就要具备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和高的生物量。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富集能力高的超富集植物生物量低、生长缓慢,而大宗作物(高生物量、生长快)的富集能力又普遍很低,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现在国际研究热点。

  杜宗君教授课题组在室外模拟构建0-40mg/kg镉污染稻田模型,在水稻收割后留下稻茬,然后灌水,并加入一定量的草鱼、鲤鱼和泥鳅,形成一种“改良稻渔系统”。稻茬在收割后60天时的镉含量显著高于收割时(0天)的镉含量,对镉的移除率为1.11%-1.40%,高于大部分镉超富集植物。此外,稻茬对Cd、Cu、Pb、Zn和Cr的综合移除率达1.93%–2.66%。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揭示稻茬从存活到死亡过程中重金属富集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稻茬从存活到死亡过程中重金属积累机制的变化和鱼类生物扰动产生的综合效应为稻茬吸附重金属提供了适宜条件。该研究突破了自然条件下稻茬对土壤重金属积累能力不足以及超富集植物难以推广的限制,为大规模的重金属原位植物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0312781?dgcid=coauthor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10/22/7524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