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刘光亮团队建立绒毛外翻型猪肠道类器官培养模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8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浏览次数:188    评论:0
导读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光亮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Next-generation porcine intestinal organoids: an apical-out organoid model for swine enteric virus infec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investigations(《新型猪极性反转肠道类器官研究模型用于猪肠道病毒感染及免疫应答的研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光亮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Next-generation porcine intestinal organoids: an apical-out organoid model for swine enteric virus infec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investigations(《新型猪极性反转肠道类器官研究模型用于猪肠道病毒感染及免疫应答的研究》)。

  肠道类器官于2009年被荷兰乌特勒支大学Hans Clever教授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Nature,是一种基于肠道Lgr5+干细胞分化建立的新型肠上皮细胞体外研究模型。近年来,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类器官培养系统先后成功建立并用于肿瘤、营养和病原学相关研究。该类肠道类器官培养于凝固的基质胶中,肠绒毛被包裹与腔体内部,不利于传统病毒学相关实验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有科学家采用2D单层类器官培养系统用于肠道病毒研究,然而,2D培养模式又使类器官失去了应有的结构并可能导致功能异常。

  兰州兽医研究所刘光亮团队通过在成熟的猪肠道类器官培养系统中去除基质胶,使原本肠绒毛内置的类器官在悬浮培养后发生极性反转、展示于类器官外表面,从而成功获得到肠绒毛外置的极性反转类器官。为验证该类器官的功能,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以顺利感染极性反转后的类器官,并能有效激活IFN-α和IFN-λ1等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这项研究建立的新型猪肠道类器官培养模型,为猪肠道类器官在病毒感染和黏膜免疫应答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比利时列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李杨、杨宁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刘光亮研究员为该文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689,31572498)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610312020020)的经费资助、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举办博士学位教育项目(MOE11BE1A20131371N)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jvi.asm.org/content/94/21/e01006-20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10/28/75818.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