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我校和其他7所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书香会议室召开。
评价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石河子大学教授陈学庚担任组长,内蒙古农牧科学院院长陆战远担任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明,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于卓,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研究员冯勇,内蒙古国栋农牧科学院研究员宋国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马日亮为成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从立项背景,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推广应用情况,产业贡献五个方面介绍了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以及该项目的发展历程和创新要点。
路战远就报告内容作出评价。他认为该项目有利于玉米的生产与发展,研究成果意义重大。报告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很细致,直指现阶段研究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和问题。但同时存在文本与报告人所讲内容有差异,技术路线不够明显等问题。建议材料要有明确的时间线,突出科技创新,将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增强语言叙述表达能力。
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处长宿北雁表示,该项目获得专家高评价是实至名归,项目组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推广使用和产生效益问题。希望中国农学会可以与自治区科技厅和内蒙古高校进行更多合作。
中国农学会韩津琳处长希望项目组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对材料进行梳理,按评价结论的主线,重新罗列资料,注重细节,虚心请教专家。
高聚林代表完成单位感谢自治区科技厅领导对该项目的肯定和支持,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的行业内权威专家致谢。他表示,此次评价会的召开,有利于下一步项目组对研究成果的完善和提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建设国家。
经过专家组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该项目探明了东北春玉米品种的脱水规律,展示了籽粒耐破碎、后期植株抗倒机制,量化东北春玉米的高产种植密度,筛选出适宜东北春玉米机械粒收的主要机型及其作业参数,鉴选以东北春玉米机械粒收的主栽品种42个,创新区域热量资源与品种艾利收特性的优化配置技术,研发籽粒脱水与收获期预测专家系统,优化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技术,制定并颁布了机械力收生产技术规程五项,建立政产研学推用六位一体的机械力收技术推广新机制,创东北春玉米须机械历收高产记录,显著提升东北春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成果显著。
据悉,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的研究自2010年开始,目前,针对东北四省区玉米机械粒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等关键问题开展机械粒收和密植高产等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