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基于多年定位试验与生命周期分析,发现玉米间作系统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农田碳排放和增加净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粮食和能源安全(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据宋振伟研究员介绍,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是我国传统用地养地技术的精华,也是当前全球研究的热点之一。间作在现代作物生产体系中,依然发挥着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病虫草害与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作用。有观点认为间作系统为获得高产而投入大量水肥,造成较高环境代价,但目前尚无合理指标体系对间作的环境效应进行系统评价。
该研究将作物产量折算为能值产量,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作物系统碳足迹评价体系,对间作模式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发现,与对应单作相比,4种间作模式的作物能值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8.5%和8.7%,基于能值产量的碳足迹降低37.0%。对种植模式的净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进行核算,与对应单作相比,4种间作模式平均提高47.8%。上述结果表明,合理优化种植模式可实现种植系统增产增效与环境友好,可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和构建粮食主产区合理轮作休耕制度提供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fes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