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桃果实酸度遗传研究中获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7    来源:中国科学院    浏览次数:853    评论:0
导读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副研究员王鲁等在研究员韩月彭的带领下,验证了通过果汁pH=4.0的阈值可将桃品种资源按果实酸度性状分为非酸和酸两类,对杂交群体的第5号染色体顶端区间D位点精细遗传作图,将控制酸度的关键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顶端的694k到1212k的范围内。配合桃多个品种的果实发育时期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发现桃这个遗传区域内存在一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PpRPH,在高酸品种的果实发育后期接近不表达。

  有机酸含量组分是水果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一环,与糖分含量、香气物质组分以及果肉的硬度质地等指标协同决定水果的风味与口感。桃是我国第三大落叶果树,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在我国北方处于水果产业前列。前人开展了桃的果实酸含量遗传定位工作发现,酸度性状在桃中是一个存在主效基因的数量性状,可大致按照果肉pH值大于或小于4.0、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或低于40毫克/克的标准将桃分为酸和非酸两类,其中位于桃第5号染色体顶端的D位点被认为是控制桃酸度性状的主效区间,控制超过65%的酸度性状表型。然而,D位点的主效基因尚未被揭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副研究员王鲁等在研究员韩月彭的带领下,验证了通过果汁pH=4.0的阈值可将桃品种资源按果实酸度性状分为非酸和酸两类,对杂交群体的第5号染色体顶端区间D位点精细遗传作图,将控制酸度的关键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顶端的694k到1212k的范围内。配合桃多个品种的果实发育时期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发现桃这个遗传区域内存在一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PpRPH,在高酸品种的果实发育后期接近不表达。将该基因构建载体转化到烟草叶片中,发现叶片的pH值有显著升高,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均明显下降。综上,PpRPH是目前所发现D位点最有可能的酸度调控基因。
 
  相关研究成果以A candidate gene of the D locus controlling fruit acidity in peach为题,发表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上。
  论文链接
 
  图Ⅰ:D位点酸度基因定位区间;图Ⅱ:转录组分析发现的桃非酸-酸品种的果肉发育差异基因;图Ⅲ:转化后发现PpRPH能导致pH值升高,有机酸含量降低;CK为对照,OE为过表达PpRPH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11/17/7713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