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食品功能分子科学高峰论坛”暨“首届闽台海洋科学研究生论坛”在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拉开帷幕。
出席本次论坛的有海峡两岸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各位企业家代表、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因疫情原因通过连线方式参与此次大会的台湾嘉宾,通过论坛进一步深化两岸食品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食品科学相关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怡教授主持。
台湾海洋大学产学营运长龚瑞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希望本次论坛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两岸食品工业合作与发展,引领相关的研究与成果转化,迈向新的台阶。台湾海洋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合作是促进闽台人才培养方案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成功搭建海峡两岸健康食品交流平台。以点触面,促进了海峡两岸食品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福建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带头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教授也进行了致辞,他表示福建农林大学依托独特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与台湾多所高校在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希望各位专家能够通过本次大会深入交流、增进了解、共谋发展,为促进海峡两岸功能食品的研究汇聚智慧,为推动海峡两岸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艾连中教授:植物乳杆菌 AR113 的研究
艾连中教授详细地讲述了益生菌作为膳食补充剂能够有效地缓解炎症、氧化应激等不良状态,改善机体胆固醇、胆汁酸、脂质代谢等代谢紊乱等。介绍了其研究了植物乳杆菌 AR113 高活性制备技术,发现细胞膜C18:1为冻干存活率关键控制靶点,建立了添加 C18:1、多糖与复合保护剂的冻干保护策略。
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系主任,兼任海洋中心副主任及陆生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吴彰哲教授:藻类多糖于保健食品的开发与应用
吴彰哲教授研究发现海藻多糖可抑制癌细胞血管新生因子,降低癌细胞增生及转移;此外,海藻多糖可减少胃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定植,减少因幽门螺旋杆菌造成之慢性发炎。从以上的实验结果证实海藻多糖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将可发展成相关保健食品之应用。他表示希望借由此次的研究分享,共同推动两岸藻类产业的发展及提升其经济效益。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武爱波研究员:食品中镰刀菌、链格孢菌等真菌毒素安全性评价与污染控制
本报告中表明针对小麦、玉米等粮食食品中的主要镰刀菌、链格孢菌等毒素,挖掘相关毒性作用通路与关键因子;研究发现与呕吐毒素、链格孢毒素等生物合成相关的新路径与关键基因,阐明相关调控机制;研究基于菌剂、酶制剂等呕吐毒素、链格孢毒素等污染的安全控制新策略,解析相关识别机制。
国家“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方亚鹏教授:基于食品胶体的减盐降糖技术研究
本报告回顾了目前主要的食品减盐降糖理论、技术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食品胶体的食品减盐降糖概念和思路。重点围绕食品胶体-盐离子相互作用(比如海藻糖与 Na+/K+互作)以及食品胶体多级结构设计(如壳核结构的构建),开发相应的减盐降糖技术,评价其在模型食品中的应用及潜在健康功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陆柏益教授:食用花卉抗衰老功效机制研究及产品开发进展
陆柏益教授团队对四十多种花卉进行研究,花的主要成分黄酮,花青素等,花的抗衰老研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对氧化酶提升的作用,提高抗氧化水平。利用花卉提取物分别从氧化应激调控、炎症调控、关键酶研究、生物大分子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及胰岛素通路等方面对抗衰老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已经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生产出目前市场上相关的护肤品、食品等产品。教授指出当前花卉在食品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待开发前景很大。
台湾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系保健畜产品暨肉品加工研究室,台湾保健食品学会副秘书长陈亿乘教授:减缓认知能力退化的鸡蛋系带水解物开发
陈亿乘教授研究团队近年的研究中发现经蛋白酶水解过后的系带水解物(CCH-As)中游离态胺基酸(尤其是支链、酸性胺基酸)、双胜肽(肌肽/甲基肽)含量显著上升,在D-半乳糖诱导认知能力退化的小鼠上,CCH-As 的补充可以缩短水迷宫试验上 搜寻平台的时间、并能延长空间性探测试验中在目标象限之停留时间。表示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另一具减缓氧化压力导致认知能力退化的保健食品原料(CCH-As),同时也可以增加家禽业副产物的价值。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陈新华教授:农用深海微生物筛选、潜力评价与利用
深海微生物具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由于深海微生物特殊的生存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遗传代谢机制和化学防御机制,是新结构或新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因此,陈新华教授团队开展深海农用活性微生物的筛选、潜力评价及应用示范研究,利用深海微生物或其活性产物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农药,将为我国农作物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条新途径。
台湾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主任,蔡宗佑教授:益生菌发酵豆奶应用于改善高血压及其伴生血管性失智症之探讨
蔡宗佑教授以豆奶为发酵基质进行发酵,首次证实另外一个在胚芽乳酸杆菌 TWK10 乳酸菌发酵豆奶中特有的成分-马雌酚 (equol) 具有调节血压的效果,并利用 DOCA-salt 诱导之高血压大鼠模式,证实上述成分具有改善血管性失智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的效果。本研究透过学理上的验证开发具有多重保健功效的保健产品,除了可在学术上达到研究的成效,并期望可做为厂商在产品开发与功效宣称方面强而有力的学理后盾,让保健产品更具有功效指针化、产品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怡教授:莲子抗性淀粉结构特性及益生作用的研究
莲子具有特殊的滋补和食疗作用,目前已被我国列为药食同源的食物。张怡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莲子抗性淀粉的结构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莲子抗性淀粉的体外益生菌增殖效应,以及莲子抗性淀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和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分析了结构特性与益生作用的相关性,构建“莲子抗性淀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营养几何轴。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庞杰教授:魔芋葡甘聚糖网络结构及其凝胶功能化
庞杰教授提出乙酰基对KGM分子螺旋构象和拓扑凝胶影响规律,构建“氢 键网络→螺旋构象→拓扑缠结→拓扑凝胶”的KGM 稳定凝胶理论体系,解析KGM稳定凝胶形成机理,为魔芋食品深加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成果依托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资助,通过针对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产业现状的瓶颈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攻关和技术应用推广,以科技支撑中国魔芋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肉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志刚研究员:姜黄素-β-环糊精光动力抗菌膜综合性能及其在猪肉保鲜中的应用
基于姜黄素-β-环糊精(Cur-β-CD)和 κ-卡拉胶,通过流延法制备光动力抗菌膜,并对抗菌膜的综合性能及其在猪肉冷藏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 Cur-β- CD 含量为 1%时,抗菌膜的机械性能优异,水蒸气透过率、含水量和膜内各组分相容性良好。此外,当新鲜猪里脊肉被 Cur-β-CD 含量为 1%的抗菌膜包裹,并用 LED 灯照射 45min 时,猪肉内外微生物的生长被有效抑制,猪肉的品质和色泽维持良好水平,货架期再延长 4 天。为推动光动力技术在食品保鲜包装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总结发言
郑宝东副校长表示,短短的一个上午让我们充分感受了海峡两岸食品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带来的知识盛宴。当前,食品健康化和功能化已经成为食品领域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新冠肺炎的冲击更加凸显了食品功能因子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为食品功能分子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是海峡两岸学者的共同期盼。“海峡两岸食品功能分子科学高峰论坛”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