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山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2025年力争高标准农田达到80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07    来源:山东发布微信号    浏览次数:533    评论:0
导读

2月6日下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总体情况,解读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回答记者提问。

  2月6日下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总体情况,解读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村大众记者:1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点赞山东:农业总产值首超万亿元。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请问“十四五”时期山东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关兆泉答: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是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充分说明了我省多年来持之以恒抓“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更表明我们“十四五”农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如刘家义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各种机遇千载难逢,有利因素前拉后推,我们完全有条件重塑‘全国农业看山东’的新辉煌”。

  “十四五”时期,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精准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根据中央要求,我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也设立5年的过渡期,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平稳转型:一方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给予针对性帮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加强脱贫和易致贫群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区域和群体帮扶。接续推进黄河滩区、沂蒙山区等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做好滩区居民迁建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选择部分县(市、区)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

  二是在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精准发力。这方面,我们确实有基础优势,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都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十四五”期间,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转变,塑优塑强农业领先优势。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2025年力争高标准农田达到80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加快提升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畜禽和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强化农产品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和种质工程攻坚行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种业强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争取率先建成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示范省。扎实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百亿级、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三是在强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精准发力。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上水平。在村庄分类方面,将根据沿海、山丘、平原、黄河滩区、库湖区等不同地理特征,科学评估资源禀赋、发展趋势和限制因素,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物流、通信、电网、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排查巩固,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实施新一轮五年提升行动,切实抓好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五大任务。

  四是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农村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今年在重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和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改革,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支持力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大众日报记者:山东是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请问山东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王新生答:“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撑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具体推进措施上,将按照“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稳立牢“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四梁八柱。

  一是实施产业布局调整工程。巩固提升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成果,深入推动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两大钢铁基地、世界铝谷、智慧化工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盯紧“十强”产业,集中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建材、纺织、氢能、轮胎、造纸、食品、医药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声学光电等新增长极,超前布局量子信息、柔性电子、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二是实施产业链优化提升工程。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绘制“1个图谱”+“N张清单”,分行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谋划推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是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康平纳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水平,全力推动海尔、歌尔牵头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聚焦“卡脖子”领域强力攻关,构建顺畅高效的转化体系。深入实施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领域的保险补偿机制,形成应用与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滚动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持续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四是实施数字产业发展工程。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打造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高水平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深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试点示范,打造和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加快组建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深化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算谷”建设。推动光电子、高端软件等领域创新突破,打造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高清视频、信创等数字产业集群,拓展数字产业发展空间,壮大数字经济规模。

  五是实施产品供给结构优化工程。着眼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供给和需求“双升级”,持续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依托“好品山东”,叫响“齐鲁品牌”,大力培育新消费热点。启动“展会+”市场开拓行动,实施制造业网络营销拓展计划,在消费品领域组织线上订货会,在工业品领域探索“潜力工厂”“超级工业城”,扩大鲁货市场覆盖范围。支持企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产能合作,扩大与欧美发达国家良性互动,构筑更加多元、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六是实施精准服务企业工程。加快推进《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步伐,全面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搭建企业诉求板块,积极纾解企业发展难题。实施产业项目与基金对接行动,举办好“中国产业·资本对接大会”,有效引入各类资本输血实体经济。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扩大应急转贷基金规模,有效化解企业资金压力。深入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十四五”时期,山东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将全面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将实现新的重大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将进一步加快形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齐鲁晚报记者:“十四五”规划在社会民生领域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点举措,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广大群众非常关心。请问,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品质、办好民生实事方面有哪些打算?在资金方面如何保障?

  陈东辉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省委、省政府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3.96万亿元,占年度总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左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十分重要。省人代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会同各级各有关部门,聚焦以下八个方面,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全面落实支持就业的各项补贴政策,支持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120万人次以上,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目标任务,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省级教育投入增幅超过10%。支持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确保大班额动态清零。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深化高校经费拨款管理改革,集中支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建设5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100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加强教育服务保障,推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网上办”,建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1万套。

  三是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保障力度。将各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左右,提高工伤保险3项待遇水平。免费康复救助3万名残疾儿童,建设300个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实施扶贫特惠保险。支持高质量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

  四是支持推进健康山东建设。今年省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资金增幅超过30%。支持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9元,全面实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80元,全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肺结核、慢性病毒性肝炎等慢特病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进居民医保参保登记等5项医保经办服务“跨省通办”,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省内及跨省联网直接结算,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刷卡“一卡(码)通行”。

  五是支持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将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再提高5%,平均待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90元。全面落实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优待政策。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3万个以上,建设改造农村敬老院120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150处,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3万张以上。

  六是支持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完善财政“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开工改造棚户区12.3万套、城镇老旧小区60万户以上,新开工公租房1540套,发放租赁补贴3.9万户。支持实施农村改厕规范升级,非通道城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40%,完成4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万公里,改造存量危桥700座,消除道路通行安全隐患。

  七是支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覆盖率、利用率。支持开展6万场“戏曲进乡村”文化演出,举办第五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提供更多优秀公共文化产品。

  八是支持推进平安山东建设。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支持提升消防、应急等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改善民生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撑。各级各部门将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压减盘活存量资金,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支出。同时,积极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政策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将切实扎紧管理制度“笼子”,守好资金使用绩效“底线”,努力使每一分民生资金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关键词: 标准,粮食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102/07/8128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