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政策解读:牛结节性皮肤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09    来源:青岛海关12360热线微信号    浏览次数:994    评论:0
导读

近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布斯里兰卡贾夫纳县(Jaffna)、马纳尔县(Mannar)和瓦武尼亚县(Vavuniya)6家农场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海关总署发布2021年第12号公告,严防严控疫情传入。

  近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布斯里兰卡贾夫纳县(Jaffna)、马纳尔县(Mannar)和瓦武尼亚县(Vavuniya)6家农场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海关总署发布2021年第12号公告,严防严控疫情传入。

  一、什么是牛结节性皮肤病?

  (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

  二、牛结节性皮肤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可达41℃,可持续1周。浅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肩前淋巴结肿大。奶牛产奶量下降。精神消沉,不愿活动。眼结膜炎,流鼻涕,流涎。皮肤出现直径10-50mm的结节,以头、颈、肩部、乳房、外阴、阴囊等部位居多。

  三、牛结节性皮肤病危害严重吗?

  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所有牛类,发病率为5%-45%,死亡率通常低于10%,发病牛可导致不育、流产,肉牛生产性能下降、泌乳牛产奶量显著下降,皮张无法利用,并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等,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牛结节性皮肤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一类动物传染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四、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蚊、蝇、蠓、虻、蜱等)叮咬传播;可通过相互舔舐或舔舐发病牛的结痂进行传播;食入被感染动物唾液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会感染该病;共用污染的针头也会导致在群内传播;感染公牛的精液中带有病毒,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

  五、牛结节性皮肤病如何防控?

  (一)控制传染源:

  立即扑杀所有确诊发病牛,同时做好同群牛临床监视;

  (二)切断传播途径:

  封锁疫区并无害化处理;

  清洗、消毒,并消灭吸血虫媒及其孳生地;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可能传播去向,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三)保护易感动物:

  依据国内外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动态,前瞻性、战略性储备疫苗等诊断防控物资,及时有效应对;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牛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引进动物隔离观察,实施吸血虫媒控制措施;

  加大对虫媒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有效阻断疫病的跳跃式传播。

  六、海关如何严防严控此次牛结节性皮肤病?

  (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斯里兰卡输入牛及其相关产品(源于牛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二)禁止寄递或携带来自斯里兰卡的牛及其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三)进境船舶、航空器、公路车辆和铁路列车等运输工具上,如发现有来自斯里兰卡的牛及其产品,一律作封存处理,且在我国境内停留或者运行期间,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启封动用。其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不得擅自抛弃。运输工具上如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严格依法对污染或可能污染区域监督实施防疫消毒处理。

  (四)加强对来自斯里兰卡交通运输工具媒介昆虫的消杀处理。

  (五)对边防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斯里兰卡的牛及其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

  (六)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七)各海关、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

  供稿:动植物检疫处、进出口食品安全处、枣庄海关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102/09/8123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