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1    来源:农业农村部    浏览次数:132    评论:0
导读

预计2021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其中,玉米“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4亿亩次,同比增加13.4%。草地贪夜蛾发生涉及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区,见虫面积4000万亩,其中长江以南占80%;粘虫在北方和西南部分玉米产区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预计发生面积7500万亩次;玉米螟在东北大部中等发生,黄淮大部和西南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6亿亩次;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500万亩。

  预计2021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其中,玉米“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4亿亩次,同比增加13.4%。草地贪夜蛾发生涉及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区,见虫面积4000万亩,其中长江以南占80%;粘虫在北方和西南部分玉米产区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预计发生面积7500万亩次;玉米螟在东北大部中等发生,黄淮大部和西南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6亿亩次;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500万亩。为做好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地下害虫、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病虫,总体防治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化。

  二、防控策略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原则,突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着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重点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二代三代粘虫、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地下害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化病、灰斑病。

  (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二代三代粘虫、桃蛀螟、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茎腐病、穗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

  (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二代三代粘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四)西北玉米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和大斑病。

  四、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一)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桃蛀螟等蛀食性害虫。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期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二)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等苗期害虫。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利用含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复配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三)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10叶期用药防治。

  (四)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土传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及时排涝。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五)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平均单穗花丝超过5头时进行防治,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施,重点喷施果穗花丝等部位。

  (六)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选用含有噻呋酰胺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井冈霉素A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五、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手段,严重发生地块病残体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在趋光性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统一拌种或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当季使用过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根据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和双斑长跗萤叶甲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航化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六)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六、注意事项

  1.杀虫灯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

  2.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3.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防效。

  4.施药宜在清晨或傍晚,用水量要足,施药部位要精准。

  5.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来源:全国农技中心
 
 
关键词: 病虫害,玉米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103/11/8253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