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提升能力,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日前,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被国务院食安委表彰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党政同责,落实属地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食品企业、商超、基层一线,实地调研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市食安委每季度召开一次食安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西宁市食品安全事前问责暂行办法》,制定印发了《西宁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西宁市贯彻<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各县区、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压茬有序推进,推动“党政同责”和“四有两责”落地实施。二是强化责任体系。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权重由2%提高至3%,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和责任,督促各县区政府和部门承职履责,积极构建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三是强化基层保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义务监督员)队伍,将基层监管与综合治理有效结合,发挥网格化管理效力,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先后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782名;将食品安全纳入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先后聘用综治网格员2200余人,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网格化工作格局。
强化示范引领,提升监管水平。坚持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作为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安排、同步推进。一是坚持示范引领。深入开展“细胞”创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11条,示范店、示范企业160家,北京华联万达店等5家超市达到国家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标准;积极推进“明厨亮灶”和“放心厨房”示范店创建工程,创建“绿色餐厅”94家,打造33家百姓“放心厨房”,阳光厨房达标率85%,在6700余家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安全分类定级店外挂牌公示工作。二是紧盯重点领域。开展餐饮具清洗专项整治,完成餐饮具监督抽检1060批次,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升到91%。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抽检和跟踪检查力度,引导零散豆制品加工小作坊到集中专区生产,规范整治小作坊90余家、取缔50余家,提升了小作坊安全监管水平。三是强化风险防控。坚持对9大类26项食品计划性抽检、专项抽检和市县(区)分级分类抽检相结合原则,按照4份/千人的标准,2020年全市投入抽检经费1114.5万元,完成食品监督抽检9480批次,合格率98.5% 。四是强化风险隐患评估。为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重大活动安全,西宁市委托第三方对全市10家大型酒店20家学校食堂23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风险防控评估工作,重点围绕原辅材料、加工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评估,有效提升了重点单位、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源头管控,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控,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完善追溯体系,确保“来源清、去向明、可追溯”。一是加强源头监管。充分发挥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农副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与山东、四川等产菜大省建立“基地+市场”的合作机制,推行“农超对接”“厂超挂钩”,引入“三品一标”企业24个,认证绿色食品122个、有机和地标产品20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86.6万亩,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保障蔬菜供应和质量,做到销售价格和农副产品质量可查可溯。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企业自查制度,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产品溯源、召回等制度,建立了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和可追溯为重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对148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约谈,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2份,43家大中型超市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签订主体责任书272份,打造食品安全样板企业15家。三是实行严管重罚。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开展食品安全“昆仑”等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60起,罚没款260.65万元,侦破食品药品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强化智慧监管,提升保障能力。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突出监管实效的重要手段,切实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运用“互联网+”理念,依托大数据、二维码等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突出监管实效的重要抓手。一是打造智慧监管网。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全市市场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完成与各县区数据对接、互联互通、视频传输、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网络订餐监管,建立了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系统,完善约谈、抽查、整治机制,与美团外卖、饿了么等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签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按照“以网管网”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网络数据库,实施网络监管,不断净化网络订餐市场环境,先后立案查处4起,罚没款37.2万元。二是织密食安检测网。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全市42家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建立农残快检室,实现检测数据即时网上直传,形成了以市级检验检测中心为基础,以县区初级检验室和快检车为支撑,以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快检室为补充的三级检测网络。三是打牢餐饮透明网。全市1000余家大中型餐饮单位、部分小餐桌和95%以上学校(托幼机构)实现非现场电子监管,实行一店(校园)一码,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掌握后厨管理情况,将“阳光厨房”真正晒在了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宣传力度,社会共治格局成效显著。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多元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在省市广播电视台分别开设“每周下午查”“夏都食安行”栏目,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执法行动和食药安全“随手拍”等活动;以“阳光热线”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食品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社会监督,优化投诉举报渠道,通过“12315市场监管热线”不断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通过有奖举报制度,提高全民投诉积极性,实现快速准确受理投诉举报线索,共受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880件,办结率100%。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食品抽检信息12期,发布舆情周报15期,风险预警和消费提示60余条,有效提升了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为营造社会共治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