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马忠华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Interplay of two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r recruitment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 modulates fungal nitrosative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赤霉病菌调控硝化胁迫的新机制, 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真菌应对外界胁迫的分子机制,为研发病害防控新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秸秆还田以及耕作方式的改变,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群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呈现重发态势。该病害的大流行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粮食产量损失,而且病菌产生的呕吐毒素(DON)等真菌毒素能够引起人畜中毒。由于该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防控难度大,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小麦赤霉病列为一类作物病虫害。
马忠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赤霉病菌侵染小麦后,寄主能够产生一氧化氮(NO)对病菌形成硝化胁迫,因此,病菌必须有效应对硝化胁迫,进而成功侵染寄主植物。为了解析病菌应对硝化胁迫的分子机制,本文鉴定到一个先锋型转录因子FgAreB,该转录因子能够将染色质重塑复合体招募到硝化胁迫响应基因启动子区,帮助打开相应区段紧密的染色质,促进基因转录。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录抑制因子FgIxr1能通过与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竞争性地结合FgAreB,从而负调控硝化胁迫过程。有趣的是,硝化胁迫能够促进FgIxr1降解,进而增强了FgAreB对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招募。本文揭示了赤霉病菌中两个转录因子互作调控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招募, 进而调控病菌应对硝化胁迫的能力。
论文第一作者为蹇韵晴博士后,马忠华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Youfu Zhao教授参与了本项目的研究。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