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食安委专家有话说】低碳高脂的生酮饮食究竟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5    来源: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324    评论:0
导读

生酮饮食是近几年非常受关注的一种膳食减肥方法。关于生酮饮食减肥法,相信不少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狂吃肉还能减肥”,不需要跟苦行憎一样清汤寡水的吃素。那么,作为被影响的普通人,生酮饮食到底值不值得去实践?本期“食安委专家有话说”就由江苏省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副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马向华,为公众解答关于生酮饮食的疑惑。

  生酮饮食是近几年非常受关注的一种膳食减肥方法。关于生酮饮食减肥法,相信不少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狂吃肉还能减肥”,不需要跟苦行憎一样清汤寡水的吃素。那么,作为被影响的普通人,生酮饮食到底值不值得去实践?本期“食安委专家有话说”就由江苏省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副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马向华,为公众解答关于生酮饮食的疑惑。

 

  一、什么是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 Ketogenic diet,KD) 是一种组成为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的饮食结构,限制机体热量和液体的摄入,经典KD构成为长链三酰甘油,通常脂肪:非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的供能比比值为4:1或3:1。研究发现,禁食后体内产生的酮体具有抗惊厥作用,在缺乏葡萄糖的情况下,酮体可通过酸类的氧化产生,当身体以脂肪作为其主要能量源,因此这种饮食被称为KD。

 

  说白了生酮饮食就是通过调节我们的饮食结构,改变食物比例,从而改变机体代谢方式的一种饮食方式。

 

  二、生酮饮食应该怎么吃?

 

  生酮饮食具有脂肪极高,蛋白质适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的的特征,它涉及大幅度地用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而改变人体能量代谢模式,让身体达到一种叫“营养酮症” 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身体开始有效地燃烧脂肪以获取能量。

 

  此外,生酮饮食具有极强的限制性,具体生酮饮食结构如下:

 

  ① 净碳水化合物(除外膳食纤维):小于100 g/d。

 

  ② 蛋白质:1 g/kg.d。

 

  ③ 脂肪:除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来源外,其他能量需求全部以脂肪给予,总能量参照基础代谢率给予。

 

  ④ 膳食纤维:每日推荐给予 30 g 膳食纤维,早、晚各 15 g。

 

  ⑤ 饮水量:每天不少于 2 000 ml 。

 

  ⑥ 维生素&微量元素:每日补充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了解完生酮饮食结构后,那么究竟如何挑选食物?


      三、生酮饮食具体有哪些阶段?

 

  生酮减脂任意一个阶段,如果出现减重人难以耐受、或肝肾功能改变、高尿酸血症则应停止生酮饮食,终止后可以切换为过渡期饮食继续观察,或停止干预恢复正常饮食。另外所有阶段都建议在医生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提高成功率及防止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四、生酮饮食真的百利无一害吗?

 

  随着生酮饮食的推广,人们发现生酮饮食不仅可以治疗难治性癫痫,同时也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目前已用于肥胖、2 型糖尿病、肿瘤、自闭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脑脊髓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生酮饮食由于能契合肉食者减重人群的习惯,并在自媒体的营销下热极一时,与改变生活习惯这种慢且“艰难”的减肥方式相比,生酮饮食的确可以减肥,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低血糖: 口服 1 杯果汁或者糖水可缓解;过分酮症: 通过血气分析,若 pH 值正常,可继续进行生酮饮食。若 pH 值低(非代偿性酸中毒),可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恶心、呕吐: 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比例;困倦或嗜睡: 一般为短暂性的,1 ~ 2 周内消失。; 腹泻: 发生率较低,对症处理数日后可好转; 便秘: 适当增加运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血脂异常: 降低生酮饮食中脂肪比例,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皮肤瘙痒: 洗澡时可使用弱碱性肥皂。

 

  综上所述,就减肥效果来说,生酮饮食有独到之处,尽管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但多数不良反应在KD停止后都可以恢复,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可选择不同方案的生酮饮食,以大大减少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大家在医生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生酮饮食,并不要持续太长的时间,定期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106/25/88260.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