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所“动物支原体感染与黏膜免疫创新团队”首席冯志新研究员与中国药科大学周湘副教授和张超副研究员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Small》(工程技术一区,影响因子13.28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ong- Residence Pneumonia Vaccine Developed Using PEG-Grafted Hybrid Nanovesicles from Cell Membrane Fusion of Mycoplasma and IFN-γ- Primed Macrophage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报道了一种可高效、靶向激活细胞免疫的支原体新型疫苗研发策略。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其经常与PRRS、圆环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其中灭活疫苗与活疫苗相比虽然更安全,但主要诱导的是体液免疫,免疫效果较弱。近些年发现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支原体感染相关呼吸道疾病的保护中发挥了关键的调节作用,因此,研制安全且能有效诱导细胞免疫的支原体疫苗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通过膜融合技术将猪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膜与IFN-γ处理过的巨噬细胞膜进行混合并加以聚乙二醇修饰后形成膜融合的支原体疫苗(PEG-IM-MP)。体外免疫实验发现骨髓来源树突细胞(BMDC)摄取PEG-IM-MP后被活化,释放细胞因子IL-6和IL-12p40,活化的BMDC可进一步刺激CD8+T细胞增殖;转录组学分析表明E26转化特异性序列(ETS)调控的Ccl2/3通路对PEG-IM-MP诱导BMDC活化起到重要作用。体内分布结果显示PEG-IM-MP经皮注射后聚集于腋下淋巴结,且PEG修饰能显著延长疫苗在淋巴结中的驻留时间。体内免疫实验表明,PEG-IM-MP能有效激活淋巴结中的DC,并激活支原体特性的CD8+T细胞,同时还能诱导记忆性CD8+T细胞。小鼠攻毒实验结果表明PEG-IM-MP能有效预防支原体感染,且该保护效果与CD8+T细胞密切相关。
本研究围绕纳米囊泡技术开发了新型支原体疫苗,并在体内外对其诱导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可以为后期支原体相关疫苗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所张珍珍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冯志新研究员、周湘副教授和张超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第一单位。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1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