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道,哈根达斯的冰激凌月饼因为虚假广告被罚了。本来我还想看个热闹,今年哈根达斯的月饼要凉啊,结果一看,居然是2020年的事情,而且才罚了1万块……
当时官方网店预售的宣传说冰激凌外面是一层“巧克力”脆皮,但实际上是“代可可脂”。巧克力和代可可脂真有这么大差别吗?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如果巧克力里代可可脂超过5%就不能叫巧克力,只能叫“代可可脂巧克力”。为什么价格死贵的哈根达斯会用代可可脂?
巧克力的核心成分是可可,常见形式包括可可液块、可可脂和可可粉,它们都来自可可豆。巧克力包装上有时能看到一个百分比的数字,就是它们的加和,通常数字越大,卖得越贵。(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好吃)
可可的种植收获地主要在非洲,比如科特迪瓦、加纳、喀麦隆。果实采收后,先要把豆子掏出来,然后自然发酵,接着烘焙和研磨,形成可可液块。
可可液块中的脂肪分离出来就是可可脂,而剩下的干粉就是可可粉。其中可可脂的熔化温度在35-37度,恰好是人体温度,所以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巧克力的香味主要在可可脂,而可可粉里有大量多酚(有益成分),味道比较苦涩,所以可可液块含量很高的巧克力并不好吃。(至少我觉得是)
受到气候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可可产量连续几十年持续下滑,而人们对巧克力的喜爱有增无减,因此价格也水涨船高。于是代可可脂就成为一种替代选择。
代可可脂是用其他植物脂肪经过氢化处理或直接通过提取分离工艺得到的,在外观、口感、质地方面和可可脂差不多,加上可可粉,可以替代可可液块。
代可可脂的价格比可可脂便宜大约5-10倍,哈根达斯用它应该有成本方面的考虑。不过考虑到好几百块的价格,真没必要在月饼外面薄薄一层巧克力上动心思。估计也有一些工艺上的原因,毕竟代可可脂和可可脂的粘度、结晶特性等方面或多或少有些差别。具体情况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前面说了,代可可脂有一些是通过氢化工艺得到。过去的氢化油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因此有“代可可脂巧克力不健康”的说法。到现在,很多媒体和一些专家依然在这么说。
不过这些年氢化油的工艺早已升级换代,“酯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氢化油几乎不含反式脂肪。另外,很多代可可脂其实是棕榈油等植物油脂分离提取的,并没有做氢化处理。
你怎么知道它用的代可可脂是氢化油还是分离提取的植物油呢?很简单,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如果使用了氢化油,在营养标签中一定会标明反式脂肪含量。如果连反式脂肪这一项都没有,说明它的代可可脂其实是普通植物脂肪。
当然,即使标了反式脂肪,只要是0,也可以放心吃。天然奶油/黄油中的反式脂肪比人造奶油/黄油还多,但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对中国人健康威胁大的是过多的脂肪/饱和脂肪,而不是反式脂肪。
总之,哈根达斯被罚是因为宣传上的误导,代可可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它的高昂价格,这是市场行为,愿意买单的人自然觉得不贵。我又上网看了看他们今年的冰激凌月饼预售,措辞挺有意思,是“内含”——说不定今年月饼外面的脆皮依然是代可可脂,真是一个有内涵的文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