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20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浏览次数:198    评论:0
导读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有基课题组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丹麦南丹麦大学学者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发表综述论文。

  近日,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有基课题组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丹麦南丹麦大学学者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发表题为“Is microplastic an oxidative stressor?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on bivalves”综述论文(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1.127211)。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上海海洋大学,第一作者(并列)为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2018级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李卓卿和常雪晴。

 

  该研究以meta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分析为主要手段,进行了微塑料对双壳类的毒性效应的系统分析和评估,并探究了微塑料的颗粒性质对于其毒性效应的影响。该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诱导双壳类动物产生时间依赖性的氧化应激反应。微塑料短期暴露后,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被激活。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微塑料对抗氧化系统的毒性作用将逐渐增强,长期暴露后这些酶的活性将被抑制。GPx、GST和SOD对微塑料暴露的非线性响应表明,这些酶并非是评估微塑料对双壳类动物的毒性效应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相反,组织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短期和长期的微塑料暴露中均有升高。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关于微塑料对双壳类动物的毒理学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和微塑料的分子毒性机制。此外,微塑料对双壳类的毒性作用还表现为对其摄食、消化和繁殖等与健康相关的生理性状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微塑料对双壳类动物的毒理学效应。鉴于微塑料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微塑料对水生动物健康的影响和生态安全性,并为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管控回收等应用方面提供了新见解。

 

  李卓卿和常雪晴从大一就开始参加个性化科研素养训练课,在王有基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三年多以来,两位同学对水产保持浓厚的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水产生理生态相关的研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勤奋好学,认真严谨,将专业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109/20/93248.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